第A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把“APP作业”
当“学习神器”

  张培元

  

  老师用APP布置作业,学生在APP上做作业,写完还能查看班级排行榜。近日,孩子在昆明一所中学读初二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从本学期开始,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都开始用APP布置作业(1月11日《春城晚报》)。

  互联网深度改变现代人生活,然而网络并非万能,特别是“在线教育”“在线学习”未必适合中小学生。前不久浙江温州就发生这样的新闻:当地某中学的部分学生热衷于下载“小猿搜题”“作业帮”等手机APP学习软件,写作业时不懂就搜。不少人平时作业全优,考试时题型稍稍改变就傻了眼。有专家分析认为,青少年自控能力还不够强,过多依赖APP搜题软件,不利于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传统方式写作业,可以强化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知识链条的理解记忆。不少网民吐槽说,过多依赖网络搜索,凡事皆“百度”,结果记忆功能衰退,信息碎片化、思维碎片化、思想碎片化表征愈益明显,大脑似乎成了“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知识抽水马桶。成年人尚且如此,让孩子过早过多依赖手机和网络,学习效果怎能有效保证?

  切莫把“APP作业”当成“学习神器”“教育神器”。在成人世界尚未完全行得通、做得好、能普适的某些东西,直接拿来给孩子使用,存在未可预知的风险隐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试验品!教育需要耐心细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的学习教育尤其要大力提倡多动笔、勤动脑、善思考,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作业训练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点点滴滴中自我积累、自我转化、自我提升,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

  “APP作业”之类的学习教育创新,并非不能有,而是必须审慎使用,经严谨科学评估,严格控制使用的范围和频率。否则,让学生拿着手机或iPad在线完成并提交作业,老师同样手持手机或iPad在线批改并排名———这种画面美虽美矣,却不甚接地气,难以契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