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原梦中的那座老城

———读桑金伟《老浒山》

  岑燮钧

  

  20多年前,一个慈溪乡下的少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胆怯而兴奋地走进县城浒山,走进慈溪的最高学府———慈溪中学。从这一天开始,有3年时光,他不时逡巡在大塘河边———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一条小小的河流叫大塘河,但是这条河跟他老家的那条江非常相似。这条河在他母校的门口侧弯了一下,仿佛特来亲近他们似的。

  因为这一段缘分,当拿到桑金伟先生的大作《老浒山》时,一下子亲近起来。

  这位少年,就是梦中的我。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而大塘河两岸也已今非昔比。如今,我初染秋霜,而浒山也已不再是那个我徒步可以丈量的小城,高楼、高架,她一次又一次地蔓延开去,小城只成了她的一个内核。就是我的母校,也已经历两次搬迁。如今的浒山,高大完美犹如宫殿,我进去时,又一次惴惴不安,一如当年,只是已不知到何处去寻梦。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感情,桑金伟先生做成了这一本高大上的《老浒山》:大开本,铜版纸,352页,它不仅仅是一本老浒山的摄影集,更是一本老浒山的地方志。它用65万字娓娓道来,复原一座已一去不复返的老城。桑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他的根就在这里,我理解他的一唱三叹。

  他穷一生的积累,书写他梦中的这一座城。

  他给这座城配上了豪华的阵容。序言是慈溪方志专家童银舫先生写的。因为童银舫先生编过《慈溪县志》《慈溪市志》,他也与这座城一起走过,看她一次次拆旧,一次次翻新,一次次流逝,一次次扩大。在序中,他从《梦粱录》说到《武林旧事》,又从《武林旧事》说到《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最后说到《老浒山》,这种追溯是合乎情理的。虽则前贤们表达的是故国之思,而桑先生抒发的是乡土之情,但是,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是一致的。这让我想起了艾青的著名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然后,桑先生请诗人俞强作《浒山赋》。如今,能文言作赋的人不多,但好在慈溪地灵人杰,俞强写来,如数家珍,文采斐然,堪为首选。

  同时,《老浒山》还配上了“浒山镇简况”,简单梳理行政流变,并配上地图。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正文里,还有一幅比印刷地图更让人亲切的“手绘地图”。这幅地图,桑先生绘于2001年。桑先生学画出身,画地图应是小菜一碟,但是,如果没有对这座老城的熟悉和热爱,他是断不会这样做的。也许,在新的千年的开首,他要画下老千年的旧迹———浒山,是怎样从唐涂宋地一步步孵化、蝶变、起飞的。他画的浒山,比印刷地图有更温存的细节、更炽热的情感。他画的工人路,是我当年常走的一条路。路口的双眼井,他若不画,我忘记了。他一画,我马上回忆起来了,依稀记得那时路口还有人洗衣呢。还有小山前路,也是常走的,前面有一个大池,现在知道叫作七房池。我记得池南有几幢四五层楼高的“公房”,而周边大多是老房子。我也知道了,现在所谓的“金黄道地”,原来叫“鸡鹅行道地”———这是怎样的嬗变啊。外地人可能不知其中的蹊跷,因为“鸡鹅行”三字,用土话念,念快了,就变成了“金黄”。这一层嬗变,似乎可以象征整个浒山———她原先只是一座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集镇,近几十年来,才变成一座染着土豪金色彩的现代化城市。

  在这样一个快步向前的城市中,桑先生是一个踽踽独行的凭吊者、沉思者、挖掘者、抢救者。他曾亲口跟我讲过,有些细节,一个月前还存在,一个月后就找不到了;有些人,一个月前,还能在病榻前接受采访,一个月后,他已不在了———带走了他的老浒山。而越来越多人的离开,让老浒山越发如老电影般斑驳沧桑,好在,桑先生同时又是摄影家,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有老照片为证。文和图互相支撑,极力挽留逝去的时光,强力唤醒几代人的记忆。他的文字是质朴的,就如他对这座城的感情;他的文字又是华彩的,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铺陈他心中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路口、每一座楼阁、每一族世家……“里巷追忆与路名探源”“悠悠亭台与翩翩楼阁”“老行旧业与特产风味”“浒上人物与邑乡姓氏”“故乡纪事与史迹钩沉”“心里的山与忆中的水”,每一辑名目,他总是成双搭对,吟咏再三。有时他像一个搭积木的儿童,有时又像一个洒扫庭院的老者,一次又一次回到他心中的故园。在反反复复中,他的这部大书,渐渐立体起来,肌理分明,筋条宛在,能听得见她的呼吸,能看得见她的面容———就这样,他一个人的老浒山,渐渐变成了大家共同的老浒山。

  我很欣赏桑先生这本书的“草根性”。他在后记《我很纠结,但我很感谢》中说道:“这是一本田野调查得来的书,是写给父老乡亲们的书。这就决定了我‘草根优先,名人退后’的原则。凡是口碑较好的又有故事可说的人,地位再卑微,也要写他;凡是别人写了又写,我又没掌握新内容的,地位再高,也不写。”唯有如此,才是真实的老浒山。以他的原则,我想,老浒山中,也必有我少年时的身影,尽管我不是浒山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