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讲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良知:为晚明社会秩序“再编程”

  张志强

  顾 玮 整理 周建平 摄   

  阳明思想中最核心的三个关切

  关于王阳明,我还是侧重从他的生平出发来理解他的思想创造。阳明生活的时代是非常特别的时代,一般称为晚明时代。什么是晚明时代呢?这个时代的特性是什么?15世纪以后,中国进入了白银时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中国社会动能持续释放,在晚明时代就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状态,我把它称为庶民社会形成。王阳明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学术思想家试图解析这样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状况,给它一个价值的安排、秩序的安顿,再给它一个伦理化的可能。王阳明是明代学术思潮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奠基性的人物,他是那个时代精神状况的表达,他试图给社会秩序“再编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们面对的是所谓现代性的问题,也是当今中西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阳明思想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致良知”概念的发明确立了在朱子学说之后一个新的传统。如何从良知出发重建伦理主体,创造出一个完善的人格来?当致一己良知,能不能致他人的良知?能不能创造一个由良知构成的好社会?这是阳明思想中最核心的三个关切。此外,有没有把良知推到天下的可能性,也就是致良知于天下世界的可能性?所以我的讲座题目就是《致良知于天下世界》,良知里面包含着建设美好世界的可能性。

  究竟什么是良知?良知与天理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要理解致良知学说,就要结合王阳明的生平来看。良知概念的提出是在王阳明的晚年,这是他经过了一生的曲折,经过了困境的历练,所谓百死千难之后才提出来的。我觉得有两点可以作为理解良知的思路。阳明说过,获得良知有一个前提就是立志,立志并不是立一个有限之志,而是立一个必为圣人之志,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这是理解阳明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钥匙。阳明又说,立志是无中生有的功夫,就是讲在立志的过程中,伴随着生命有限性和整体意识的出现。立志,是无中生有,是对无的探索,是对生命有限意义的自觉认知的过程。

  人身上有一些最基本的跟世界的关联是无法否定的,譬如对父母、对亲人的思念。良知是什么?良知其实就是情意,是基于思亲念头的情意。思亲的念头扩大到天地万物,情感的本质并不改变。有了它,我们对外在世界才可能是饱含情感的。

  如何理解良知?阳明有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他认为,山中花树跟我们是感性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情感有多深邃,才跟这个世界的联系有多广阔、多深邃,也因此,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民,都跟我们有关。你对这个世界有无穷的关怀,你的世界才可以达到无穷的广大。

  一己之良知如何致他人之良知呢?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经历了一个“事功”的阶段,有几件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如平宁王、平民变等,这些军事和政治上的作为,表现出他的政治、军事智慧。这种智慧取决于他对良知的把握———他对人心颇有了解,运用之妙在乎于心,他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能洞察敌人心思的微妙变化。虽然有敌我的区别,但作为人,都有良知,对自己的了解,也意味着对他人的了解。阳明政治中特别提出一点,作为开导人心的政治,要将心比心,这就是致他人之良知非常重要的表现。做官要像为人父母者,对待子女,不能因为他们错了而不管,管是不得已的。对待百姓,就要以百姓心为心,良知使我们能够更快半步,了解百姓内心的需求。

  什么是好社会呢?阳明说,好社会应该是由良知构成的社会。每个人内心都具有良知的可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和人之间在德行上具有平等性。我们不能随便轻视任何一个人,社会由不同行业、不同能力的人共同构成,才能有大小,但是才能的大小是以德行的平等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每个人发挥各自的能力,这才是一个好的社会。

  阳明有一个观点,圣人只论成色不看斤两,只看他是不是足赤金,成色够就是一个圣人。而一个人做了多大事业,并不是衡量他是否圣人的标准。这就形成了针对晚明社会状况的一个新的讲法———圣人是不分阶层的,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成圣之学是普通人的学问。

  “致良知”学说为未来美好世界提供价值基础

  阳明对好世界的理解是怎样的?现代世界有几个特征,它是资本的世界,是以欲望为前提的,欲望的解放跟资本世界是结合在一起的。

  阳明“致良知”学说要解决的就是欲望的问题。阳明学提出之后的时代,对欲望的看法越来越正面。欲望不一定意味着私,有没有可能从欲望出发创造出具有公理的社会?就是通过对欲望的协调和节制,创造出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世界,在欲望中发现情感,在欲望中发现道理,而道理可以导引欲望不至于过度发展。从阳明时代起,我们就不断面临人性的基本困境,阳明的探索,对我们思考如何克服金钱拜物有很重要的意义。

  “致良知”学说为未来美好世界提供了价值基础。致良知背后,其实是天下生灵的概念,我们所有人只要生活在天下,就拥有天下资源的权利。这个资源不能被任何力量所私有化,天下就意味着最大的公共性,这个公共性保证了每个个体都拥有生存的权利,这是“天下为公”重要思想的表达。每个人都有良知,是世界里面的一员,有条件、有权利去获得自己生存发展的资源。这是阳明“致良知”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第二,在未来美好世界中,天下所有人都有良知,所以人跟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应该是敌对的状态。当我们能意识到自己良知的同时,也应该有能力看到别人的良知,良知的发现其实是相通感知的能力,是看到彼此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带给我们彼此理解的可能性。既当我们自己发展的时候,能够理解别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当我们发展时,也要给别人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同理,别人也要给我们生存、发展的权利。这就是阳明思想对世界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贡献。他看到了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好的世界———世界的资源不应该被任何一国所独占,也不应该被任何一人所独占。发展成果必须是世界人民所共享的。

  希望阳明精神能够持续深入到今天,深入到对国家、社会、政治和未来世界的建设中去,去创造被世界人民所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

  (讲演内容来自2016年12月3日举行的天一阁论坛,有删节。天一阁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文化类大型国际论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