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川 近日,市政府公布了《宁波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2.2平方米以上,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占全市总人口的40%以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身已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新时尚。作为沿海发达城市,近年来宁波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不管是清晨还是夜晚,无论是运动场还是住宅小区、公园绿地,到处可见健身大军的身影,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行列,是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为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有效作为,尤其是要以创新的思路,花大力气破解制约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瓶颈,补齐短板,为人民群众方便地参与健身提供必要的保障和良好的服务。笔者以为,今后应重点在场地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增加供给,满足需求。 让家门口的健身设施更多一些。当前,健身场地设施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想锻炼、没场地,是许多健身爱好者的共同感受。有的人因为缺少场地,不得不在充满灰尘和汽车尾气的马路上走路锻炼;有的人为打场球驱车几公里、十几公里也是常有的事。面对人民群众井喷式的体育健身需求,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缓解供需矛盾。我市一些地方的经验表明,在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的同时,利用城市公园绿地、高架桥下空地以及废旧厂房、“三改一拆”后整理出来的土地,建设各种类型的简易体育健身设施,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所居住小区旁边,有一个较大规模的公园,里面配套建设了两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和一个门球场,免费向周边居民开放,每到周末和晚上,常常是人头攒动,很受欢迎和好评。 让接地气的赛事活动更丰富些。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活动,不仅是丰富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激发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热情的重要途径。现在各种群众性体育赛事很多,但稍嫌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习惯以竞技体育的思路来办赛,过于注重赛事规格,注重比赛成绩,过高的门槛让参与者寥寥,且多为老面孔,使得大众化的活动成了少数人的专属福利,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草根性、参与性、娱乐性,应努力把它办成群众自己的节日。为此必须调整思路,坚持重心下移,真正做到面向基层、面向百姓办赛,让尽可能多的普通人有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为使赛事活动更丰富更接地气,应改变传统的体育行政部门主办赛事的做法,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体育协会、民间组织、俱乐部,包括企事业单位去举办赛事,体育部门则重在加强宏观管理与指导服务,变“办赛事”为“管赛事”。 让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更到位些。不可否认,健身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也是影响一部分人健身热情的一大因素。正因如此,大多数人只能走走路、跑跑步,从事一些最简单的活动。还有的因为缺乏健身指导,锻炼不当而出现运动损伤。关于健身指导,群众有需求,供给却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重视不够,二是办法不多。虽然社会上有许多怀揣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其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应尽快改变这一现象,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和专兼职人员的作用,通过开设健身大讲堂、组织讲座、办培训班、个别辅导等形式,让市民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得到科学健身指导,懂得基本的健身常识,并掌握一项以上能够受益终身的运动技能,这显然是推进全民健身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