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钻厚木板”,须懂得舍弃

  刘根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搞科研应勇于“钻厚木板”,不能满足于“找一块最薄的木板来钻孔,并且钻上许许多多的孔”。

  “钻厚木板”,就是要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潜心探索,以求重大创新或取得突破性成果,不满足于“找薄木板钻孔”,则是不能总靠跟踪模仿式搞些“小儿科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62年来只专注研究火炮“装药设计”,研究出退役火炮炸药再利用理论和资源化技术,研发出低温感含能材料,创立装药新技术和弹道理论,解决了世界军械领域技术难题,三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大奖,为“钻厚木板”作了生动注释。

  “在研究领域,老师能取得这么突出的成绩,和他懂得舍弃有关。”王泽山的学生如是说。曾有段时期,他同时研究含能材料设计与装药设计两个方向,后来终因牵扯精力太多,放弃了材料设计研究。王泽山说:“每个人的思考和行动都有一个可以掌控或管辖的范围,一旦超出范围,就会力不从心,失去调控能力。”为了潜心“钻厚木板”,他不仅舍弃了材料设计研究,还尽量减少和限制各种非学术活动。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人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只会掉在两把椅子中间的地上”。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选定一把椅子”就格外重要。勇于“钻厚木板”就是“选定椅子”然后坚韧前行,坚决地“不要什么”,该割舍时毅然割舍,集中精力放大优势,方有可能把那件事做到极致。越是大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努力,也越需要不为杂念杂务所左右,坚守“宁静致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像王泽山“尽量减少和限制各种非学术活动”,这也是必要的舍弃。

  当年楚王射猎,看到黄羊追射黄羊,看到鹿追射鹿,看到鹰又转而射鹰,累得呼哧带喘,却无功而返。在科研领域,“楚王射猎”也已成了种现象。一个共性表现是,当某个概念火了起来,或某个研究项目被权威人士视为有远大前景时,科研者往往“一拥而上”,既不管自身有无科研基础,也不管是否偏离了自己“长板”。如此“逐热而动”,不懂舍弃,自然无力“钻厚木板”。于是“短、平、快”的成果多,跟踪模仿多,原创性大的成果少,这也成了科研领域的通病。

  有位院士称,自己当选院士后,抛头露面越来越频繁,迎来送往越来越多,直到听到好友说他“评上院士后再也没出什么新成果了”,他才猛然醒悟,于是辞谢各种应酬,“不再做花瓶”。科研是“长期积累,偶然得知”,怎样利用时间很关键。在科研之外的时间花多了,搞科研时间就会变少。整天东奔西跑,热衷于抛头露面,又哪来精力“钻厚木板”。只有懂得舍弃,才能把自己从俗事杂务中解放出来。

  人来到世上时,双手是紧握的;离开人世时,双手是放开的。这似乎在昭示世人:一生中得处理好“抓住”与“放开”关系。“抓住”是获取,也是坚守;“放开”是放弃,也是拒绝。要抓住该抓住的,放开该放开的;而放开该放开的,才能抓住该抓住的。故而古人云:“贪婪者无成”、“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懂得舍弃,是种清醒和睿智。

  谈及在国家科技大奖中获“三冠王”,王泽山说:“我只不过是个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个人有些成就当然好,但最重要的是有益于国家和社会。”这又启示我们,是否懂得舍弃,勇于“钻厚木板”,主要还取决于价值理念。把国家和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就能不为“两把椅子”所累,不被外在利益和虚荣牵着鼻子走,能够更坚定地“钻厚木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