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洁 广东省约三分之一的综合医院未设儿科,导致患儿扎堆就诊,已设置的儿科也在日渐萎缩,许多大医院巴不得取消儿科……(1月18日《新快报》)。 之所以三分之一的综合医院不设儿科,当然存在客观因素,比如儿科医生难招,办儿科也就无从谈起。而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有0.43名儿科医生,比例远低于普通医患比。儿科医生短缺,一些综合医院的儿科“难为无米之炊”,就在情理之中。 表面上,社会对儿科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儿科业务也颇有市场空间,但实际上儿科并“不挣钱”。现实中,同是看病,面对婴幼儿,儿科医生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收费却并不见高,对于医院而言,其实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以儿童牙科为例,儿童的配合程度往往较差,沟通也比成年患者困难,同样的一项治疗,儿牙医生要付出几倍的时间、耐心与体力,其收费却可能低于成人口腔门诊。这直接导致儿科医生付出与收入的倒挂。儿科“不挣钱”,成为医院收入最低的科室也就理所当然。这种语境下,综合医院“巴不得取消儿科”,也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而在很多发达国家,由于儿科医生职业门槛相对更高,专业的儿科医生也同样稀缺,但其挂号诊疗费要高于普通门诊;不仅如此,由于儿科医疗的时间成本更高,儿科的诊疗时间成本也同样需要计费。像美国,其儿科医生的收入,就要高于医生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儿科医疗运营成本的有效保障,无疑是儿科得以维系并发展的前提。假如这一成本得不到保障,综合医院开设儿科就未免赔本赚吆喝。当然,解决国内儿科缺口,并不一定需要综合医院纷纷开办儿科。相比国内的婴幼儿生病一定要去看专业儿科医生,在德国和澳大利亚,孩子生病通常不会直奔儿童医院和儿科医生而去,而是会首先选择在社区医院看全科医生。一般来说,儿童的普通疾病,全科医生完全可以应付,社区的家庭医生,更有充分了解患儿身体状况的优势。这种分级诊疗的模式,会极大缓解儿科缺乏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