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雷霆治水,筑牢防汛抗洪生命线

  制图 韩立萍

  本报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胡 章

  

  河塘水枯,田野冬闲,正是冬修水利好时节。临近春节,奉化区尚田镇的沙栋头村内,葛岙水库工程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主体工程之一的迁建公路已于上个月正式动工。

  “大家盼望东江上游造一个水库,盼了好多年,终于盼到了!”奉化区西坞街道王家汇村党支部书记王如汉说,东江是奉化的三大水系,但上游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每逢暴雨,东江沿岸的村落都会遭遇水患。

  葛岙水库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姚江、奉化江流域洪涝治理“6+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东江两岸及鄞东南平原防洪安全,根据宁波市委市政府“两江同治,上下游齐治”决策部署,“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葛岙水库上蓄工程正式实施。根据规划,葛岙水库建成后,不仅能解决东江水患,还将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

  洪涝之害猛于虎。台风“菲特”让我市饱受洪涝之苦,其对余姚造成的重创,不少人至今记忆犹新。痛定思痛,2013年起,我市举全市之力,以雷霆之势,全面部署开展“治水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剑指洪涝之患,共实施51个重大防洪治涝水利项目,基本构建起了“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并发挥系统效益,3年累计投入资金160亿元。

  我市是洪涝灾害多发频发地区,防灾减灾历来是治水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市累计建成6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和389座小型水库,同时通过对已建119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2737座山塘的分类治理,有效地发挥了拦蓄山洪的作用;加固建设沿海一线标准海塘600多公里,打造了保障防潮安全的千里“海上生命线”;建成100年一遇标准的城市防洪工程堤防近100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将洪(潮)水阻于外江的目标;建设了一大批平原骨干排涝河道和碶闸泵站,有效改善了平原排涝条件。

  2014年,我市在加快推进甬江防洪工程和沿山干河等一批跨区域骨干排涝工程的同时,建成了五大应急泵站,台风影响期间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内涝,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继五大泵站后,市水利部门规划推进了新一批强排闸泵工程,并启动一闸三泵建设,努力补齐城区内涝强排这一短板。

  如今,随着甬江防洪工程和鄞东南沿山干河、小浃江、姚江东排工程等一批流域性骨干行洪排涝河道的基本建成,山洪和涝水可以快速入江排海。尤其是新建沿江沿海强排泵站8座,总排水能力达到320立方米/秒,流域应急排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测算,相较于3年前,中心城区平原内涝水深可降低3厘米至6厘米,受淹时间减少5小时至10小时。

  去年台风“莫兰蒂”影响期间,宁波市平均面雨量达到237毫米,为全省最大,超过上年“灿鸿”“杜鹃”台风期间的雨量。我市水利工程经受住“大考”,发挥了重要作用,河网排水效率提高,涝水退去速度加快,“治水强基”三年行动阶段性成果得以显现。“在奉化江边居住了大半辈子,这是唯一一次台风天家里没进水。”鄞州区姜山镇茅山村65岁的村民杨飞龙说。

  为了打好治水攻坚战,今年我市将全面启动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防洪体系、增强平原排涝能力,加快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按照“洪涝分治、蓄滞同步、分级保护、分区设防、防治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推进实施姚江奉化江流域治理,加快建设流域防洪工程,尽快实现重要支流堤防封闭,形成姚江西分、北排、东排体系,筑牢抗御洪水的坚固屏障。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完善区域排涝规划,加快推进市区骨干排涝河道和沿江强排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应急调蓄、应急强排、应急挡水工程,形成自排为主、强排为辅的排涝模式。

  点评:在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背景下,宁波自然灾害风险也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前不久出台《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宁波以“砸锅卖铁”的决心筹集资金,大手笔治理水患,全面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查补短板、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升防汛防台抗灾综合能力,正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最好实践。(水利专家 吕振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