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双下沉”激活一池春水
“两提升”造福一方百姓

  在奉化溪口医院公益义诊
  与余姚四院医疗签约合作

  “双下沉、两提升”指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护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患者就医满意率,是打破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的破冰之举。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在卫计委支持下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近1年来成效尤为显著。目前,该院已全面托管余姚四院,实现人才、资源下沉;与奉化溪口、东钱湖、北仑小港医院开展专科托管,单在溪口医院就成立了李惠利医院耳鼻喉头颈、放射、消化分中心。此外“双下沉”还走进社区,与白鹤、福明、东柳、百丈、明楼社区组建医联体,基层医院与三甲医院无缝对接,形成服务直通车,患者省心省力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双下沉、两提升”目的在于普惠共存,服务百姓,那老百姓都享受到了哪些实惠呢?

  家门口看名医,省下几十公里就医路程

  马渚,宁波,相距53.4公里。家住马渚的韩庆龙近日在市李惠利医院顺利做了支架植入术,现恢复良好。回想起就医经历,韩大伯和他老伴对陈治奎医生的医术赞不绝口,令他们夸赞的还有这次看病比以前极大地方便快捷。韩大伯在宁波住的院原来是家门口问的诊。李惠利医院专家直接来余姚四院坐诊,根据病情再由专家安排床位,病人只要等通知即可。这使病人免于来回奔波,省去了几十公里的就医路程,也解除了大医院排长队不一定能挂上号的困扰。像韩大伯这样的例子在李惠利医院数不胜数。

  专家来坐诊,家门口看名医。这是老百姓对李惠利医院“双下沉”最直接的感受。2016年该院共派遣近50名专家下沉基层医院开设长期门诊,涉及心血管、消化、脊柱等近20个科室,几乎囊括了临床所有类别。而出诊医生都是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人才下沉不仅数量大,范围广,而且质量高,当中不乏像郑慷、吴宏成这样的学科带头人。李惠利医院更是细心地在医联体社区医院安装自助机用于资助挂号、预约、结账等,此外还为社区预留紧缺、知名专家号源,切切实实地为周边百姓带去便捷优质医疗资源。然而人才下沉中专家们要面对众多挑战。他们既要克服两地奔波的辛劳,又要破除时间瓶颈。为此很多专家利用休息时间填补,这种兢兢业业的职业操守令人折服。

  一条通道,双向转诊,体现人文关怀

  最近牟山镇的陈女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陈女士的父亲需要在大型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父亲年事已高而自己又是个忙碌的上班族,挂号、预约花费的精力“伤不起”。但陈女士这个烦恼却由一个电话解决了。余姚四院与李惠利医院实行全面托管,双方开通了大型特技检查绿色通道。由四院通道中心工作人员负责联系李惠利医院特检科,省去了病人排队挂号、开单、预约等环节,只要在约定时间现身检查室便搞定。特技科主任任峰指出开通该通道既是临床现实需求,也体现了该医院的人文关怀精神。为进一步服务患者,特技科又增加了一条暖心措施:预约检查的患者务必当天检查当天取报告。实施这些措施的背后是特技科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本已紧张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精力给这部分病人出报告。面对满负荷的工作,特技科的工作人员并无怨言,他们全力以赴,用心接好这一棒。

  类似的通道也在医联体社区医院展开,深受百姓欢迎。大型特技检查绿色通道是落实双向转诊、完善分级诊疗的具体体现。在双向转诊方面李惠利医院从细节着手,多措并举。在托管及医联体基层医院中已全部开通双向转诊通道,并依托卫计委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成立医生工作站便于查询下转患者在李惠利医院的就医记录。双向转诊使基层医院老百姓得了重病大病可直接上转至李惠利医院,不必四处寻医。其次病情稳定期可下转到基层医院,在满足治疗所需同时又省去了三甲医院的费用,老百姓省了力又省了钱。

  “双下沉、两提升”李惠利医院交出了闪亮的成绩单,很多托管和医联体中的基层医院业务上涨,服务能力提高,患者就医满意率提升。更有个别医院业绩爆表。奉化溪口的专科托管消化内科门诊量同比增加89.6%,余姚四院扶持专科门诊量同比增加51.6%,扶持专科手术量增加24.3%,发展状况空前迅猛。

  “双下沉”促人才发展,提升基层医院服务水平

  打铁还需锤子硬。人才培养在基层医院的发展中举足轻重。李惠利医院对此把准脉,点准穴,护理、医技、管理人才全面交流,双向互动,为基层医院搭建人才培养平台。针对基层医生培训,医院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培训计划。专门遴选了一支临床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通过一对一帮、传、带,导师们领着他们坐门诊、查病房、上手术,言传身教,细心教授。还定期举办学习班,促进规范化培训。医院又在传统模式上创新,邀请社区医生到三甲医院坐诊,给他们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基层医务人员在这样严谨的环境中开拓眼界,学理论、强实践,提高服务水平。葛梦丹是一名社区医生,在跟随陈燮晶导师的过程中,她耳濡目染了导师严谨细致、关心病人的工作风采,也进一步夯实了业务知识,现在她对华法林等常见慢病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病人的疾病、用药宣教也更得心应手。李惠利医院就像一座充满了知识和机会的大山,默默地为基层医院培养一支又一支人才队伍。

  “输血”变“造血”,留下带不走的“财富”

  “以前不敢碰的微创手术现在我们医院也很常见了。”余姚四院的熊永良说到这里无比自豪,他非常感谢李惠利医院的团队留下了一笔笔带不走的“财富”。李惠利医院的专家团队成了托管医院学科发展的领路人。专家们不仅坐诊留病人,还深挖基层医院的业务潜能,带动很多学科从零起步逐渐壮大。如骨科沈延东开展了微创踝关节镜手术,肝胆外科推动腹腔镜手术,消化科黄诗良在溪口医院建立内镜中心,胃镜、肠镜已是该院的常规检查技术,还指导当地医生开展内镜手术,让这些高大上的技能在基层医院遍地开花。专家们也带来了全新思维,为学科发展开辟新途径。内分泌科张广吾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理念计划,在余姚成立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做强做大该学科,让这些在学术前沿的高精尖知识也能延伸到基层。另一方面从李惠利医院学成归来的人才也为学科发展添砖加瓦。1年前溪口医院的PICC技术还是空白领域,而如今已顺利实施了近30例,开设了PICC专科护理门诊。负责人林苏宁护士长表示这得益于她在李惠利医院的进修学习才有了这一学科的起步。自从填补了这一技术空白,当地的病人再不用为了PICC维护而跑市区,走出家门便可解决。强大的学科无疑是基层医院的镇院之宝。有了响亮的招牌就有了强大的服务能力,实实在在提升了患者就医满意率。

  “双下沉”激活一池春水,“两提升”造福一方百姓。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双下沉”沉的是他们为患者服务的人文精神,是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李惠利医院和他的伙伴们,大手牵小手,为百姓的健康福祉共筑安全城墙。

  (通讯员 徐晨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