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作者    余世存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日期    2017年1月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农民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 《时间之书》的作者余世存认为,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他自豪于“在农民这个职业上,中国人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精耕规律。”而这,源于我们对天道、物道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以通俗的诗句作为每一个节气的开篇引子,如“风来传消息,枝头晾春衣。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立春)“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履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清明)读来,与节气相关的风物人情历历在目。而每一个节气背后的信息量是如此的庞大,作者所述往往涉及天文、地理、农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诗词典故更是信手拈来。惊蛰、谷雨、白露、霜降,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个名字,有声有色,表情达意;春夏秋冬,风雨霜雪,每一个节气中蕴含着中国式的想象和浪漫。透过《时间之书》,我们看到岁月流变,看到物候变迁,而这些,曾经真真切切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生活。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很重要?现代人是否丧失了时间感?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说的,“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时间之书》里,满满是中国人的情怀。

  (推荐书友:矩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