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象山龙元承建的上海世博会世博轴阳光谷。(象山县建筑业管理局供图) |
 |
象山宏润的盾构掘进机助力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象山县建筑业管理局供图) |
 |
制图:韩立萍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象山记者站 俞 莉 陈光曙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月4日,连续23年作为象山开年首个大会的建筑业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 从“一把泥刀闯天下”发展起来的象山建筑业,一直挺立在全市乃至全省建筑业发展的潮头。 建筑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经济进入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当下,建筑业面临业务量减少、资金周转不易、互保风险加剧的困难,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又促使建筑业重新洗牌。象山建筑业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一把泥刀闯天下 建筑业成为象山“金名片” 上世纪七十年代,象山建筑业大军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从房屋建筑起家,“一把泥刀闯天下”,艰苦创业、敢打敢拼,缔造了“创新、开拓、工匠、合作”的象山建筑精神。经过40多年的发展,象山实现了从“建筑之乡”到“建筑强县”的历史性跨越。可以说,象山的发展因建筑业而精彩,建筑业是象山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1994年,象山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0年,象山建筑业完成产值70亿元;2002年首次突破百亿元;2011年,跨入浙江省建筑强县行列;2013年产值突破千亿元;2016年完成1201.4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8.4%,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去年,象山建筑企业全年上缴县域税收5.4亿元,对县财政的贡献率接近8.7%,其中上缴地税3.9亿元,贡献率达18.4%。在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上升,挺立在全市乃至全省建筑经济发展的潮头。 象山有128家建筑企业,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有3家,有29家一级以上建筑企业,占全市的13.9%、全省的1.3%。在市场拓展方面,从以长三角地区为主,发展到除港澳台地区和西藏之外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形成了以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4个百亿元市场为龙头,天津、安徽、山东、海南等13个10亿元以上市场为骨干,湖北、辽宁、山西等8个亿元以上市场为补充的区域市场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目前,象山建筑业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形成了以房建、市政、水利、公路工程总承包为主体,防腐保温、轨道交通、古建筑、装饰装潢、园林绿化等专业施工为补充的产业架构。经营方式由单一的施工承包向施工总承包、PPP转变,并向设计、材料供应、工业化生产和房产开发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据了解,在象山的一级以上建筑企业中,主项资质非房屋建筑工程的企业占比为40%,质态更加优化。 历经多年风雨,象山建筑业锻造了一支能挑重担,善打硬仗,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建筑大军。目前象山有建筑业从业人员18万人,拥有一支近4万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获省级以上工法130余项、各项专利121项,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700余项,其中国家级质量奖80多项。去年承建的一批“高大难新”工程,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27项,其中全国性6项。 质量立业科技兴业 “匠人精神”助企业“上天入地” 2005年,象山成立了全市唯一的建筑业管理局,对全县的建筑业作出规划引领,并对建筑业从资质审批、报批,到拓展市场、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 在象山建管局局长张晓虹看来,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始终站在科技发展前沿,始终目光敏锐地捕捉市场先机,是象山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此,象山建筑业两家上市企业之一的宏润建设集团总承包公司经理顾乾岗感触很深。宏润承接的业务包括高架桥、特大立交桥以及地铁等轨道交通,可谓“上天入地”。去年,宏润的轨道交通业务新进入郑州、太原等地,达到15个城市;地下管廊业务新进入杭州、台州、苏州等地,新中标江苏盐城43公里输水管线。 “质量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顾乾岗说,“我们始终坚持‘匠人精神’,奋力实施精品战略。”去年,宏润集团产值突破140亿元,收获了累累硕果:获1项詹天佑大奖、3项中国市政金杯奖、1项全国满意工程、15项省级优质工程,并获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 作为我省建筑企业中为数不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宏润集团特别注重运用新技术,做行业的先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顾乾岗告诉记者,宏润集团承建的宁波地铁3号线儿童公园站地下连续墙深度达110米,广州天奕国际广场高度168米,宁波中兴大桥及接线工程单跨跨径400米,兰州深安黄河大桥工程更以“步履式双曲线整体顶推技术”为业内所瞩目。 象山另一家建筑业上市企业龙元集团则抢抓机遇,走上了PPP之路。“作为一家传统的房建和市政总承包企业,集团的房建份额一度超过80%。”龙元集团总经理赖朝晖告诉记者。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龙元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紧随其后成立了专业PPP投资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投建营”一体化服务。 去年,龙元集团承接业务历史性地突破400亿元,较上年增长50%以上,其中PPP业务超过260亿元,全面超越传统业务,走在了全国建筑行业的前列。 创新驱动加快转型 象山建筑业“二次腾飞”会有时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房地产行业投资拉动影响逐渐降低,象山建筑业也由高速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逐渐显现。 与省内先进建筑强县(市)相比,象山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东阳施工产值是象山的近两倍,柯桥、诸暨分别比象山高966亿元、806亿元,三地去年增速分别达到7%、7%和10.3%,而象山增速为3.5%。就自身而言,象山建筑业中房建施工仍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省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东、江苏、上海完成产值占省外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占比低于20%,海外业务占比不到1%。 同时,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不足,技术新成果少、转化率低,品牌发展严重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劣势明显。去年,建筑企业象山华丰因管理不规范、债务过高而破产重整,进一步证明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张晓虹分析,总体而言,虽然象山建筑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但仍未摆脱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发展模式,建筑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国际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和利润率偏低,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内部管理等方面,与建筑业先进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拉大,总体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2月4日召开的象山建筑业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县县委书记叶剑鸣指出,随着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产业变革正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旋律。当前的象山建筑业要推进精益建造,拓展市场规模,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业态转型。 日前出台的《象山县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象山各级部门要“政策给力、金融发力、服务加力”,立足“创新转型、提质创牌”,提供五星级的精准服务,当好象山建筑“二次腾飞”的“店小二”。 记者了解到,象山已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当地建筑企业对内提升管理、对外拓展市场、发展品牌;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建筑工业化、金融改革、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司法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降税减负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近年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在欧美、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迅速发展,今年,象山县建管局还将联合宁波诺丁汉大学,加大对企业的BIM技术培训力度。 当地建筑企业也在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打造核心竞争新优势。龙元集团“二次创业”进军PPP,中标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均超过全国市场份额的百分之一,实现了从建筑业到以建筑为依托的投资行业的“华丽转身”。“2017年,我们PPP的目标是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同时,积极推进企业向资本和类金融方向发展。”赖朝晖表示。 象山建筑业经济工作会议还传出消息,恒鼎公司打算联合其他8家中小企业,成立中小企业协会,提供一站式采购,统一核算成本、统一项目监管等,在中小建筑企业“抱团”发展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业,在新常态下如何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业内专家开出的方子是: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 建筑业首先要转变思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大建筑业的概念,从注重承揽大型公建向基础设施、第三产业服务转变。既要积极与交通、电力、水利等大型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又要审时度势,与地方中小企业实现强弱合作,打造地域板块。 同时要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向非建筑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推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采取PPP等模式,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在这方面,龙元集团等作为我市的建筑龙头企业已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当前,建筑企业要坚持把技术与管理创新两轮驱动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国家级工法和新产品。象山建筑业目前获得的130余项省级以上工法、121项专利,80多项国家级质量奖,正是这个建筑大县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 没有规模不大,没有主业不稳,没有投资不富,没有专业不优,没有品牌不强。只有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象山建筑业这块金字招牌才能屹立不倒。(王芳) 东阳成立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 作为建筑强市,东阳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县(市)级第一,建筑业创造了该市40%左右的社会财富。2016年12月1日,东阳在全国首创的促进建筑业提升的“店小二”服务中心正式开业,12个部门集中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 该中心整合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财政(地税)局、人力社保局、商务局、金融办、建管局、国税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民间融资服务中心、钜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这12个与建筑业相关的部门职能,设立建管、财税、综合、司法、金融五大窗口,为建筑企业提供注册登记、资质审批、企业融资、司法维权、境外发展等“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后,原本繁琐的公司股权收购重组可从3个月压缩到1个月。 近年来,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建筑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为走出困境,东阳建筑企业成立了建筑产业发展联盟、促进提升建筑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等,“店小二”服务中心的成立,有助于该市建筑业有效招商、规范化发展、化解风险、拓宽融资渠道。 (陈朝霞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