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符号”的选择尚待精准化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在《北京日报》刊文提出,基于传播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每一种文化都需要把复杂的内容抽象化为简单的符号,以利于其对外传播,以利于广大受众因此而记住其“亮点”。然而,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时常难以精准地选择恰当的文化符号和传播角度。

  以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纽约时报广场的播放为例。这个视频播出后,“对中国持好感的美国人从29%上升至36%,上升7个百分点”,但是,与此同时,“对中国持负面看法者,则上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51%”。这个视频集中反映的是当代中国各行各业的精英群体和富人群体,而不是普通老百姓。CNN的评论认为,它带给美国人“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友谊”。由此可知,当中国理所当然地试图将其最优秀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国以博得好感时,倘若未能设身处地为他国的受众考虑,则往往并不具有说服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中国的对外传播中,一方面需要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并重,即不仅仅只是选择“好玩的”“好吃的”传统性与物质性的“中国名片”,同时也大有必要精心地、系统地推介具有文化含量与“中国价值”的“中国名片”;另一方面则需要与时俱进地实现传统性的“中国名片”自身的更新、升级与换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