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鞭奋蹄又一程

——2016年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本报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邵慧伦

    补齐改革落地短板,宁波有没有对策?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宁波有没有决心?释放改革的红利,怎样让百姓摸得到?

    2016年,宁波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关键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三道考题,既是对宁波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三年来的“期中考”。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进重大改革试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开放体制改革,先行先试效应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日益增强,区域交流合作逐步扩大。

    一年来,从新型城镇化改革到民主法制、社会体制改革,从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党建纪检领域改革,一个又一个“改革故事”催人奋进。

    改革攻坚,勇立潮头。今天,改革已成为四明大地上最铿锵、最密集的前进鼓点,成为宁波“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动力总成。

    这一年,宁波谋划全局着眼长远,以重大改革试点为引领,“一圈三中心”建设机制日益完善,改革的引领效应更加明显

    试点是体制创新的“先手棋”,也是改革落地的“当头炮”。一年来,宁波重大改革试点内容不断丰富,成效加速放大,引领效应更加凸显。全年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9个,其中“国字号”试点4个、“部字号”试点24个、“省字号”试点1个。

    获批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以此为契机,及时谋划落地一批与“优化供给侧、激活需求侧”相适应的政策举措。去年,我市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高起点编制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三年培育行动计划,编制完成《宁波市智能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5)》,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保险创新试点地区,宁波国家保险创新产业园正式挂牌,全国首创政策性小微企业、农产品气象指数、景区综合旅游、失独老人风险保障等特色化保险产品。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制定56项跨境电商创新清单,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全面启动运行,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同比增加2.4倍,至年末累计2393万人次购物消费。

    立足开放优势,推进新型开放体制改革。一年来,我市围绕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两大重点,全面深化内外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宁波舟山港开展国际联运过境业务试点,物流效率提升20%,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9亿吨大港”。北仑、镇海、江北等区域,成为国家战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启动,金甬铁路项目正式开工。

    积极谋划争创国家级梅山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梅山新区列入省“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平台。宁波口岸设立“单一窗口”“一站式”作业模式,为企业节约相关成本30%。海关通关一体化持续加深,通关作业全程无纸化率达97%,位居全国前列。宁波航空口岸“落地签证”政策获批,方便了境外居民来甬参加商务活动。

    2016年9月,我市迎来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江东区,将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鄞州区管辖,将原鄞州区的部分乡镇、街道划归海曙区管辖,奉化撤市设区,开启了现代都市发展的新征程。

    这一年,宁波精准定位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打好转型升级改革组合拳,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2016年,我市把补齐改革落地短板作为补短板创优势的重要任务,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更具含金量的制度安排、更具获得感的创新举措、更具参与度的改革方法,推动“调结构、补短板、强动力、促发展、惠民生”。

    3月初,2016年度全市重点改革项目清单发布,涉及30个年度重点改革项目和292项改革任务。这30项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以环境倒逼、要素支撑、创新引领为核心的转型升级新机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效益持续提升。

    获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第二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引进建设宁波大学海洋科教园、康达医疗健康产业园等创新载体35家。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累计11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创建和培育名单。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613.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3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健全转型升级推进机制。全面深化“三改一拆”,健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制订宁波市跨行政区域河道共管共治实施方案。建立市县两级重点浙商项目盯引制度,2016年引进浙商回归项目181个,实到资金612亿元。出台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改革有破有立,责任有依有据,权力有收有放。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领衔破题,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下放21个市级部门的187项行政审批权力事项,基本实现市县审批同权,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协同机制,开放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率先开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目前,按照简易程序注销企业4490家、个体工商户50051户,并首创依职权为1.7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手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涉及348个政府部门、1925家事业单位的17020项公共服务事项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发布,形成“全流程”办事指南。

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推进。一方面,组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基金,20余个项目列入国家部委和世界银行PPP示范试点。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国企“瘦身强体”和国有资产证券化,累计盘活低效无效资产360亿元,股权激励试点、PPP模式推广应用取得新突破。

这一年,宁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直击百姓生活“痛点”、心中所盼,增加民生幸福,彰显改革温情底色

新年伊始,宁波市政府给全体市民送上一份厚重的“保险大红包”:市财政出资5700万元,为全市城乡居民购买总保额7亿元的巨灾险,其中因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人身伤亡抚恤保险1亿元。

改革要算大账、算总账,制定政策必须立足长远。去年年初,市政府对外发布35条降本减负政策,涵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全年为企业减负300亿元。实质性启动公用事业部门市场化改革,供气供热费网管建设费用降至原来的70%。

一批事关民生的改革大步推进。加快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开我省高职院校海外办学先例。加快国际教育标准对接,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共建全国首个供应链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大力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1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334个,人均签约200人。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42家,基层云诊室238家,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新型城镇化、文化、社会治理等相关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形成合力。2016年9月30日,宁波完成户口性质数据转换,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65.2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顺利并轨到职工基本养老、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开展“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85%的村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深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年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81个,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65个。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全面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多网合一、一网联动”,逐步走出一条以“扁平化指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为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稳妥推进检察官法官员额制管理改革,首批369名检察官、494名法官纳入员额管理。

党建纪检领域改革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在全省首创县局级干部“双对”考核机制,实施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五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四专三书一报告”制度,形成党委主抓直管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和常态问责机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年来,我市积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打造“天蓝水净地绿”宜居环境。编制宁波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实施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差别化价格,出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提升自然资源有偿有序绿色使用水平。目前,全市排污权交易率达100%,86%的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围绕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聚焦重点难点,抓住问题要害,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在找准个案问题基础上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一年来,宁波聚焦督察抓改革,全面完成7个重大改革专项督察项目,以督问责,以督促改。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新的一年,宁波将锚定自己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拉高标杆,持续打赢改革攻坚战,勇立改革潮头。

期待宁波下一个精彩的“改革故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