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浒苔的人工养殖。(余建文 摄) |
|
毛定忠介绍自家的明星产品“桂花蜜瓜”。(项一嵚 摄) |
|
毛定忠在翻动“吃料”中的酱瓜。 |
|
刚出锅的叶家烤鸭。(何峰 摄) |
留学日本的朱文荣回到国内,埋头技术攻关,将不起眼的浒苔做成大产业;朴实的大堰农妇叶美利,20几年潜心做烤鸭,用工匠精神制作的烤鸭经过严苛的检验检疫,进入香港市场;对市场异常敏锐的毛定忠,时刻琢磨消费者口味,严把质量关,把家乡特产酱瓜卖到了上海第一食品商店等“大雅之堂”。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文荣他们正生动实践着文件中“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编者 象山小浒苔“蝶变”大产业 本报记者 余建文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浒苔又名“苔条”,这种深绿色的海藻,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用来制作千层饼或苔菜油攒子。也有一些老宁波人,喜欢将苔菜与花生米、虾干一起小火微煎,做成咸鲜的下酒小菜。 但在日本,浒苔却是一种高档的调味料,价格不菲。如日清方便面的调味包中,浒苔就是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而且令很多人更想不到的是,日本每年1300多吨的浒苔需求量,有三分之一来自宁波的象山港区域。 这要归功于被人称为“浒苔大王”的朱文荣。经过10年的努力,他把不起眼的小海藻做成了大产业。 老家江苏兴化的朱文荣是名留日“海归”,2001年,他从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到日本高知大学硕博连读,专攻浒苔研究。2005年,眼看博士学位就要到手,他却扎进了象山港的渔村,并开设了公司,一心扑在浒苔的加工生产上。 “当时,浒苔的国内售价每公斤不到百元,但在日本,售价高达700多元”,朱文荣说,生产加工的第一批500公斤浒苔在日本卖出了7万元人民币,而且日本经销商承诺,只要达到质量标准,浒苔生产多少就要多少。 这让象山渔村的村民很是诧异。特别是对水产养殖户来说,浒苔一旦在海洋里过度生长,就会阻挡阳光和空气,影响鱼虾的生长,“这种讨厌的东西居然这么值钱”? 以前,浒苔都是在海上、滩涂自然生长的,要实现规模化加工生产,靠自然晾晒、风干,人工清洗所夹杂着的滩涂细沙等杂质,不仅效率低,品质也不稳定。为此,朱文荣把清洗工序从滩涂搬进厂房,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先后研发成功浒苔清洗机、松散机以及网格传送烘干机等设备,使产品加工品质达到日本采购商的要求,日产量有100多公斤。 每年的2月至5月是浒苔收购的季节。位于象山黄避岙的旭文海藻开发公司,承包了3000多亩滩涂养殖浒苔,眼下,一年一度的采收季就要开始了。朱文荣自豪地说,现在与公司挂钩的养殖户有100多户,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每家农户光靠采收浒苔,收入就有5万多元,成为当地渔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攻克加工瓶颈之后,这几年,朱文荣团队一直致力于浒苔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并取得了关键性突破。“通过孢子技术,浒苔人工育苗已经获得成功,现在已进入中期试验阶段”,他告诉笔者,人工培育的苗种,海水温度在0度至35度之间,都能存活。在公司的研发基地,设置了成排的养殖桶和养殖池,按照浒苔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匹配,小桶里是最初褐色的棉絮状苗种,发育成长后移到中型桶,像一颗颗悬浮在海水中的绿色蒲公英,再之后就移到大的养殖池,变成一团团绵密的海藻,“这样的成长系统,我们已做了20个,使浒苔摆脱自然生长周期的束缚,一年四季都能生产”。 目前,旭文海藻开发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产量占国内市场75%以上,每年向日本出口400余吨,去年产值1800多万元。朱文荣说,日本食品加工企业利用浒苔制作的调味品,不仅供应本国市场,近年来还向欧美地区出口,并新开发出了苔菜薯片等产品,从而对浒苔的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受原料产量所限,国内加工出口量处于“瓶颈”状态,如果公司的浒苔人工规模化养殖完全成功,未来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慈溪小酱瓜闪耀上海大商场 本报记者 项一嵚 通讯员 成美玲 慈溪记者站 邵 滢 正月初十,慈溪市周巷镇登州街蔬菜食品厂的老板毛定忠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赶回家,“这个年根本就没怎么过,比平时要忙好几倍!”过年前,他接受了上海多家电视台的现场采访,以“桂花蜜瓜”为主打的几款酱菜在上海南京路第一食品商店和淮海路全国土特产产品商店供不应求,商场负责人催着老毛赶紧再发一车货。 在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酱菜的慈溪,酱瓜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货。但吃惯了南北特产的上海市民,就偏偏特别稀罕老毛家的“美咪爽”牌酱瓜。菜场里每公斤仅售5至6元的酱瓜,老毛的批发价是每公斤12元,再经过沪上高端商场的包装营销,“身价”猛涨到每公斤32元。平日里,与老毛合作的每家商店和超市专柜的日均营业额约为2万元,春节期间飙升到3至5万元。去年,上海市民和各地游客吃掉了200多吨“桂花蜜瓜”。 制作酱菜的大厂小店那么多,老毛为何能脱颖而出?初中毕业的他搞不懂“供给侧改革”这样专业词汇的意思,但他心里很清楚,只有不断适应顾客的新口味和大商店的高标准,才能让小酱瓜走俏大市场。 “以前生活很苦,除了做酱菜没别的营生。但我总觉得在本地扎堆卖酱菜不牢靠,去人多地大的上海闯闯,盼头更大些!”28年前,老毛带着妻子前往上海。妻子在菜场摆摊,他骑着自行车走访远近菜场,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在那四五年中,夫妇俩经常请新老顾客免费试吃,根据顾客意见不断调整腌制材料和调料比例,很快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 然而,老毛并不满足,“看到第一食品商店里天天有顾客排长队,实在心动!”从菜场摆摊打入上海知名的高端商场,靠的是耗时两个月的“自卖自夸”。每天下午1时到3时,他都会去第一食品商店“蹲点”,跟经理和酱菜专柜营业员“磨嘴皮”,反复推销。商场负责人终于被他的坚持所感动,答应尝尝来自慈溪的酱瓜。 打动商场负责人的一小段酱瓜里,藏着老毛引以为傲的十几道工序。笔者还没走进他家的厂门,就闻到一股令人愉悦的酱香。20多口酱缸里腌制着酱瓜、大头菜、红油酸菜等各类酱菜,每口酱池里能存放2.5万公斤。“传统工艺比不得流水线上每天几百箱的出货量,我家的酱菜费工费料,马虎不得。”老毛介绍,刚收上来的青瓜要经过人工切段、掐头去根,用盐腌制3至4天后捞出沥干,再用盐腌制3个月。经历了二次腌制的酱瓜被清洗漂淡,放入大陶缸进行为时一周的“吃料”,老毛说,“吃料”是最关键的步骤,由酱油、糖卤等调味品组成的“秘方”能让酱瓜变得脆甜可口。 为了让顾客吃得放心,老毛建起了专业的化验室,请来化验员为每批出厂的酱菜做抽样检查。每年,他都要去慈溪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跑上好几趟,请专业人员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为了从源头控制酱菜质量,他还建起了自家的蔬菜种植基地。 在春节期间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上海人,对老毛的“桂花蜜瓜”更加钟爱。笔者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地道酱菜——让年味继续》中看到,第一食品商店的酱菜柜台被围得满满当当。营业员说,其中卖得最好的就是适合上海人口味的“桂花蜜瓜”。 “只要顾客点头笑,两地奔波苦也甜。”老毛说,酱菜做了近30年,这股酱香已经让他割舍不下。 大堰烤鸭天天“飞”到香港 本报记者 何 峰 奉化记者站 黄成峰 通讯员 何 瑜 笔者见到叶美利的时候,她正在接一个宁波客户的电话。“我说快递过去,他说想来店里看看,如果味道好就多买几只,顺便带家人来大堰郊游。” 叶美利家的烤鸭店位于奉化区大堰镇后畈村,店面和招牌并不显眼。不过,浓郁的烤鸭香味,就是这家店最好的招牌。春节前每天做六七百只鸭子,实在把她累坏了。“本想多休息几天,可订购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元宵节还没过,我们就准备提前开工了。”叶美利整理了一下围裙说。 叶美利家的烤鸭其实是卤鸭,但大伙已经这么叫习惯了。在大堰乃至奉化,她家的烤鸭远近闻名,在外工作的当地人探亲返程时总要带上几只,以便在他乡还能品尝家乡的滋味。随着大堰的生态旅游越来越红火,叶美利的烤鸭被游客口耳相传,渐渐有了名气,不时有宁波等地的食客慕名而来。 烤熟的鸭子酱色油亮,肉质纹理清晰。吃到嘴里肉质紧实,回味甘香,没有丝毫的鸭腥味,浓郁的香味已经渗透到每一根细小的骨头里面。 虽然鸭子送来时已拔过毛,但为了让食客放心,20多年来叶美利和丈夫坚持再拔一次,将细小的绒毛都清除得干干净净。为了掌握好火候,鸭子入锅后,叶美利一直守在炉边。夏天炉边是煎熬,冬天拔鸭毛是受罪。叶美利说,“200只鸭子,我们夫妻俩光拔毛就要8个多小时。”这么多年的劳作,叶美利的手得了关节炎,天气一有变化就会隐隐作痛。 “鸭子从入锅到出锅,需要5个小时,油都烤出来了,不但更入味,保质期也会更长一些。我们的烤鸭需要预订,每天早上9时以后基本就卖光了。”叶美利对自己的鸭子信心满满。 从挑着鸭子走街串巷地上门卖,到如今每天在家卖断货,这一过程倾注着叶美利的心血。笔者向她求证,叶家烤鸭的好滋味是不是源于网络盛传的中药配方?叶美利说:“其实没有秘诀,大家都差不多。我们就是用心在做,什么都用最好的。我们选用的鸭子是放养两年以上的生态鸭,人家买10元一斤的调料,我买20元的。原料好,做得用心,味道自然好。” 叶家烤鸭独特香甜的美味,受到无数食客的青睐,甚至“飞”到了香港人的餐桌上。叶美利回忆说,2002年春节,大堰一位老师在香港的妹妹尝过她家的烤鸭后赞不绝口,回到香港念念不忘,打来电话让叶美利寄过去。就这样,大堰烤鸭和香港结下了缘分,从每次一两只到10只,最后固定到每天50只。高峰时候,每天凌晨5时就会有专人过来取烤鸭送到机场,经过6道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进入香港。叶美利说,“虽然现在销往香港的鸭子数量没以前多,但香港的客户告诉我们‘按最传统的方法做,不该放的不要放’,我们一直记着。” 如今,叶家的烤鸭不但是大堰人的乡愁美食,更是大堰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在叶美利的带动下,大堰的农家乐和民宿都会做这道菜,而烤鸭也成了每位到大堰的游客必点的菜之一。 烤鸭虽然美味,但保质期较短,尤其在夏天只能保存一星期,有时客人多,却一时拿不出这么多货。叶美利与丈夫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研制出了真空包装的烤鸭。“真空包装的烤鸭,几个月之后再吃,味道还是一样,我们希望把它做成大堰的特色旅游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