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湘泉 毛宇飞 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时期。在此期间,传统行业不断优化升级,新经济行业纷纷创新涌现,“互联网+”跨界融合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就业市场中职业结构的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为: 总体就业形势趋好,职业两极分化矛盾突出。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我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企稳回升,全年GDP增速达6.7%,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由一季度的1.71增长为四季度2.41,总体就业形势逐渐趋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职业及行业间的招聘需求与求职供给不平衡等原因,造成就业结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例如,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证券期货和软件开发等职业招聘需求旺盛,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环境科学、项目管理、物业管理等职业人才供给充足,但企业招聘需求有限,因而就业形势相对紧张。 新兴行业人才供不应求,传统行业求职竞争较大。随着各大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交通运输等新经济行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人才供不应求,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能源/矿产/采掘/冶炼、印刷/包装/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以及产业升级转型进程缓慢的影响,多数企业采取转岗、分流、提前内退的方案安置现有职工,这些行业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职业细化拓宽就业领域,跨界人才竞争优势明显。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融入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不断涌现出新需求、新体验和新业态,由此衍生了更细化、更专业的职业。例如,专门负责生鲜食品外卖的“同城闪送”,负责上门服务的家居衣橱整理“收纳师”,为新开发APP提供编写程序服务的“APP技术工程师”等。这些新职业都是依附于整体产业的互联网化而出现,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技能,而且要掌握网络平台运营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较强的跨界人才,在求职竞争中体现出较好的竞争优势。 企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技能人才需求不断上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正在经历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的机制转型,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融合的结构转型,以及承担国家战略、顺应全球大势发展的战略转型。特别是现代农业模式创新、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优化升级等企业转型初见成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正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一些全球化程度高的IT服务、软件服务、研发服务及金融服务等企业也正吸收大量的高等教育劳动力。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