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民生实事五年回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之城”绽放四明大地

陈莉 摄
应海加 摄

    本报记者 冯 瑄

    通讯员  陈晓众

    图片由市美丽办提供

    “7月底前要消除市控劣V类水断面,10月底前要消除县控劣V类水断面”,本周一开始,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的时间表,在宁波各地,一场剿灭劣V类水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与全省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宁波还将进一步自我加压,在完成消除市控和县控劣V类水断面的基础上,将剿灭劣V类水的攻坚范围扩至全域,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这是一场开春硬仗,更是一场砥砺治水的铁军之战。

    “决不把违章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这是宁波对省委省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把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实事工程,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近五年,改善人居环境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5年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首要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确立;

    5年来,宁波加快绿色发展,成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断下降,四项污染物削减量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5年来,宁波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十大行动,“五气共治”“五水共治”……越来越多的青山、碧水回归人们的视野,“美丽之城”在四明大地尽情绽放;

    5年来,宁波生态文明建设从顶层设计萌芽,根系已达每一位居民。

    治水,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今年新年伊始,宁波在全省率先开建“污水零直排区”,改善水环境。目标是到今年年底镇海和北仑一半的乡镇(街道),其他区县(市)10%的乡镇(街道)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治污水工作由治标向治本,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从“五水共治”到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是5年来宁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水是生命之源。这5年,宁波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水污染防治标本兼治。全面完成480条“垃圾河”“黑臭河”的“清三河”全治理任务,实现7933条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升级。全市共投运各类污水处理厂36座,中心城区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5.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从88.1%提高到96%以上,县(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行政村1634个,行政村治理率占规划应治理村的94.3%。

    去年底,我市制定实施“水十条”,科学绘制“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施工图。未来5年到10年间,宁波将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10方面,全面防治水污染。 

    根据条例,全市水环境治理将分为三个阶段。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以上。 

    过去5年,宁波全力打造供水安全体系,大网供水基本实现市六区全覆盖。在防洪水方面,宁波的防洪排涝体系初步建成,防汛防台抗旱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治气,消除百姓“心肺之患”

    春回大地,如今在镇海老城,居民早已告别“开窗见尘”的困扰了。而在过去,每逢高温风大的天气,正是附近居民投诉的高峰:“一开窗就是一脸灰。”

    这5年,宁波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部门上下同心,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1+6”行动方案,加大治气治霾力度;完成5家省统调电厂24台燃煤火电机组和13家热电企业48台燃煤锅炉的提标改造,高标准配套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在此基础上又完成13台大型燃煤机组的烟气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形成了年削减二氧化硫约47万吨、氮氧化物约12万吨的能力。

    5年来,宁波重拳整治机动车污染排放。全市淘汰黄标车11万辆以上,实现基本淘汰黄标车的目标任务,淘汰总数、回收拆解淘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建成“禁燃区”1083平方公里,完成1448台高污染燃煤使用设施的淘汰改造。

    大气有机废气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宁波在全省率先启动为期三年涉及12类重点行业700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治理任务,逐步建立“点、线、面”多层次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控体系, 并深入推广运用“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年均检测修复点位超过100万个,基本实现石化、化工企业的全覆盖,我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并获全省推广。

    利用价格杠杆倒逼高能耗行业转型。宁波在全省率先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并将实施范围从不锈钢行业扩展至铸造业和电镀业。全面完成了印染、造纸、化工等十大重污染行业共1854家企业的整治提升,整治企业数量和规模均创下全省之最。

    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5年来,宁波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旨在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前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84.7%,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平均每月有近26天空气质量优良。

    品质提升,绿满家园春暖四明

    “太漂亮了,这村庄跟花园似的。”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季,一批批驴友慕名来到奉化西坞街道金峨村。满眼的苍翠和嫣红,金溪河从村中潺潺流过,处处花香鸟语。这个昔日家家门前堆垃圾的小山村,如今变身为“森林公园”。 

    金峨村是宁波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自市委、市政府发出“提升城乡品质 建设美丽宁波”总动员令以来,“品质之城”的建设步伐从城市伸向广袤的农村。全市2500多个建制村,正在历经从环境到人心的美丽嬗变。

    5年间,宁波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更多农村居民更好地共享小康社会成果。完成全面小康村创建179个,完成相对薄弱区域村庄整治281个。如今的农村实现了村村建邮站,城镇户户建邮箱。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区县(市)5个,实现省级生态区县(市)全覆盖。

    而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中山路综合整治”“‘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一个个专项行动和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旨在打造“品质美丽之城”。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背街小巷正成为甬城一道道亮丽风景线。过去5年间,宁波整治中心城区背街小巷274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60公顷,完成19个城市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

    民生实事五年间 数字里面看变化

    480

    7933

    179

    1083

    84.7%

    88.1%

    90%

    5

    96%

    1.6

    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  ,高于全省平均优良率  个百分点

    全市建成“禁燃区”  平方公里

    完成  条“垃圾河”“黑臭河”的“清三河”全治理任务

    实现  条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从  提高到  以上

    县(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以上

    全面创建小康村  个

    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区县(市)  个,实现省级生态区县(市)全覆盖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