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一牧为本报记者讲述百岁堂的“前世今生”。 |
|
丁一牧盛赞村民干孝大义举。(单玉紫枫 摄) |
|
讲起履职经历,丁一牧眉飞色舞。(陈云松 摄) |
|
▼“洋村官”也有淘气时。 (陈云松 摄) |
本报记者 单玉紫枫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我想修旧如旧,保留古建筑的外观、整体的小天井格局、还有那些精美的木雕,室内则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做成中西合璧的洋酒吧,将来不但可以把外商投资协会‘留’在村子里,还可以把它打造为村子的象征,留住更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他笑着聊起了自己的“小目标”。 他就是Emmanuel Dennis,中文名叫丁一牧,宁海县河洪村主任助理,也是全国首位“洋村官”。自去年2月29日受聘以来,至今已经快满一年了! 提起乡愁,你想到了什么?是贺知章的乡音、王维的寒梅、余光中的邮票,还是古城静夜里,卞之琳故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在宁波第一长寿村——宁海县梅林街道河洪村,雁苍山下,清澈见底的凫溪正从村前缓缓流过。溪旁,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废弃四合院中,一名“老外”正抬头打量着老房的一砖一瓦,蓝眼睛光芒闪烁。 “我想修旧如旧,保留古建筑的外观、整体的小天井的格局,还有那些精美的木雕,室内则按照五星级标准打造,做成中西合璧的洋酒吧,将来不但可以把外商投资协会‘留’在村子里,还可以把它打造为村子的象征,留住更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他笑着聊起了自己的“小目标”。 你没有听错,这位白皮肤、高鼻梁、外形酷似尼古拉斯·凯奇的法国大叔,说的正是“our village”。 他就是Emmanuel Dennis,中文名叫丁一牧,宁海县河洪村村委会主任助理,也是全国首位“洋村官”。自去年2月29日受聘以来,至今已经快满一年了! “玩转”华尔街 “归隐”小山村 丁一牧1963年出生于法国的Valence。大学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求学,获得MBA学位后进入金融界,先后在美国华尔街、英国伦敦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等金融重镇工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再后来,丁一牧认识了一名宁海姑娘,顺理成章地成了宁海的“洋女婿”。2002年,他跟着妻子回到宁海,创办了文具家电企业。如今,他旗下的两家企业年产值为1亿元。 正当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时,2016年,梅林街道的党工委书记主动向他抛出了绣球,邀请他以“洋女婿”的身份在村子里就职,将小山村的山山水水推销出去。法国大叔欣然应允。 去年2月29日,丁一牧从河洪村村主任干云亚手中接过了一本大红烫金的聘书,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国际风。 “去年,媒体一来,他老是说自己没做过什么事情,实在不好意思接受采访。不过,现在他‘好意思’啦!”说起自己的这位副手,村委会主任干云亚是赞不绝口。 洋村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宁波爱尔光明眼科医院的医生拉到了村子里,为60岁以上老人检查白内障,现在已经做了十几例公益手术。“还帮村民修房子,逢年过节为老人送慰问品,自掏腰包为村里修凉亭,去年重阳节,他还自己出资,邀请全村200余位60岁以上老人吃饭等等。”干云亚如数家珍。“现在他一元钱工资没有拿,自己倒给村子里掏了十多万元。” 去年10月,宁海举行了首届长寿文化节,作为宁波第一长寿村,河洪村当仁不让,推出王牌项目“洋村官带你玩转长寿村”,由丁一牧亲自当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村里的著名教育家干藻故居、宁波最长寿老人朱土花故居,还有村口的红旗渠、500年的红豆杉、500年的老樟树、原汁原味的石子小巷……长寿节三天,仅河洪村就接待了5万多人次参观。 植入“洋思路” “带活”小山村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位“洋村官”的工作只是“访贫问苦”,当当村子里的“形象大使”,那未免也太小看他了! 丁一牧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在一点一滴中,给这个小山村的发展“植入”了洋思路。 在丁一牧眼中,河洪村不仅有独特的山水风光、乡风民俗,在村陌街巷间,那粉墙黛瓦的古宅、古居、古建筑,更是活着的文化与传统,是城市的历史记忆。 今年元宵节一过,他就着手为河洪村办起了“招商大会”,还一股脑把自己的外商朋友带到了村里。 上周,12名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客商在丁一牧的带领下,考察村里的投资项目,让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 在乡亲们的簇拥下,丁一牧领着他的客人们熟门熟路地介绍村子里的各种“小掌故”。一路上,古朴整洁的石子路,古色古香的古宅群引得客商们赞不绝口。 “非常激动,这个小村太漂亮了,古老的房子,优美的山水,非常棒。”80岁的美资企业老板Henry对记者说,如果顺利,接下来就在这里投资个旅游经营项目。“这是个美丽的村庄,山好水好,村庄优美,很适于搞旅游。”日籍客商、宁波旭东新盛汽配有限公司工程师小野说。 除了当好古村的“推销员”,对于保护古村,“洋村官”丁一牧想得更远。他说,在巴黎,一些村庄有明文规定,老房子的外墙一律不允许改造。他建议河洪村出台类似村规,保护古建筑外墙,只允许在内部进行装修,以更好地延续村子历史。 定下“小目标” 共创“大未来” 午后的阳光,打在村子百岁堂的天井里,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坐在条凳上,围着八仙桌,丁一牧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地球另一头的家乡,位于法国南部的Valence。 “Valence在普罗旺斯附近,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小镇。”丁一牧说,小时候和父母住在一幢400多年的老房子里。“常常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房子很旧但也很美。我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从小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对房子修修补补。” 这也让他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观念——老房子保留了很多细节,是家族乃至共同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如今,作为河洪村的一员,他希望能共同守护这份记忆。 说到这,丁一牧找来了一块画板,津津有味地给记者讲起了百岁堂的“前世今生”。原来,就在去年7月,这座老宅还是破败不堪、荒草蔓生。但仅仅两个月后,村子就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一块一块把旧木头按榫头拼装好,缺失的地方,还特地找来老料“填空”。古宅在村民的手中“复活”,并被正式命名为“百岁堂”。 “现在,年轻人纷纷离开村庄,村子空心化严重,渐渐只剩下一些老人。我们村里,60岁以上老人有280多位,80岁以上有60多位。”丁一牧说,能不能通过发展一些旅游项目留住年轻人,“激活”小山村。 他说,在欧洲,背包客文化很流行,“是否可以通过引资,由村民自己来办一些民宿,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在村与村之间做好衔接,提升旅游便利性,让年轻人背包客更好地进行村际旅行”。 “另外,村里能不能做大周末乡村旅游,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来到这里,钓钓鱼,吃吃农家菜,过过慢生活。”对于村子未来,“洋村官”丁一牧踌躇满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