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全能社工“网格长”走访居民。 (徐欣 张琛冠 摄) |
“上周末合唱班原本招两个班,结果来了90多人,社区只好增开一个班。”“这里不仅可以学唱歌,学二胡,老年人还可以学瑜伽,年轻人可以带着孩子来学做手工,参加亲子游戏”……听说江北庄桥街道天合社区免费培训项目多,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笔者走进社区服务中心,听到了社区居民频频点赞。 本报记者 徐 欣 江北记者站 张落雁 通讯员 张琛冠 社工转变角色 点亮居民生活 社区服务中心内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墙上张贴着11名社工的照片,看起来个个意气风发,充满青春活力,难以想像这就是过去居民口中的“居委会大妈”。明明是上班时间,可大厅却显得有些冷清,只有两名年轻社工在电脑前码字。天合社区可有6000多位居民,两名工作人员够用吗? “够了!这是我们打造‘智慧社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全能社工’。”80后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吴艇语气笃定地告诉记者,去年,江北区政府提出探索“全能社工”社区服务新模式,天合社区就是试点社区之一。如今,在天合社区,由社区办理的各项证件证明,原本需要10名社工负责,现在仅需两名。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吴艇告诉记者,关键不能让线打结。以前社工的主要精力是行政类工作。劳动保障员、计生服务员、帮扶救助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市里有多少条线,社区就要多少个相关专员。社工往往身兼数职,却又各管各的。每天,一排工作人员干坐着,等待居民上门办事。有时候,一天下来遇不到一个办证的居民,但稍微离开一下,可能又会让居民白跑一趟。现在,社区针对居民办理事务需要,专门整理了相关须知的材料,只要居民过来,即便相关专员不在,当天在窗口值班的“全能社工”也会一一告知相关的政策和办理所需准备的材料等。如果碰上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就会将居民的电话、地址等记录在案,等相关专员回来再主动联系受理居民。 11名社工轮班在窗口负责接待居民,涵盖了所有居委会的事务,个个成了“全能”社工。谁首次接待,便要承担相应责任,一定要给居民以最终满意答复。居民有需要,“首诊”社工必须负责到底,不能“磨洋工”或是“踢皮球”。 据了解,11名社工中有9人已经取得了社工职业资格证。29岁的吴聪儿几年前就获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她笑着告诉记者:“对相关政策虽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基本上清楚。即使不清楚,我们也有档案可查。居民来办理,只要归社区管,肯定不会把居民往外推。” 利用“红色智库” 提供专业服务 两名社工可以搞定社区内行政类工作,那么其他社工又在忙些什么呢?“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活动、服务项目中去。”吴艇介绍,行政项目办事效率高不仅取决于“全能社工”的探索,更重要在于利用网络简化办证程序,如此一来,社工可以用更多精力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在大厅的窗口台上,竖立一块二维码标识牌,这是天合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吴艇指着微信界面,向记者介绍,社区概况、办事指南、社区活动、便民贴士等社区相关事项,公众号上一目了然。想要开具个人婚育证明,只需点开“为您服务”,找到“生育服务”,就会弹出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简洁明了。 “居民照着网上的要求准备好材料,到社区这边直接盖个章就行了。”吴艇说,社区一窗口一次性全办理,居民能节省不少时间。“平时,社工会组织老年人学习使用电脑、手机APP软件;请来专家协调居民的邻里关系;开展‘随手拍’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治理文明社区活动;与辖区商圈商家接洽,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吴艇还打算,以后让社工实行错时上班制,这样,上班的居民下班后仍可以办事。 “利用更专业的技能,更创新的理念服务大家,就是为了让居民更方便。”吴艇对“全能社工”有深入的思考。过去,社区里的舞蹈爱好者想要找个老师指导,社区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只能求助于街道。为此,社区组建了“红色智库”,通过日常走访、个人自荐等方式挖掘有各种能力的志愿者,目前吸收了百余志愿者参与其中。社区以“天合七星”为主题,将这些志愿者以工作、特长进行分类,实现“社区有地纳人才,居民有处施才华”的目标。 刘利平老师有编舞的才能,社区请她来指导舞蹈爱好者;徐洁是宁波工程学院的体育老师,社工根据居民提出的需求,请徐老师教青少年跳健身操,深受居民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