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新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2月2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占全球供应链有利地位

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之路如何走?

宁波舟山港某集装箱码头。(章勇涛 胡泽波 摄)
制图 郑勇
宁波舟山港接岸电场景。
(洪宇翔 摄)

    关键词

    融合发展

    全力支持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造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成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航运服务基地、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加工基地和港口运营集团。

    ——摘自市党代会报告

    ■优化港区周边产业园布局,促进既有临港工业的转型升级,择优引入临港制造业企业。有选择地建设海外仓,构筑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的全球仓储网络。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冯路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胡碧琴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如何把港口资源和开放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宁波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样板城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力支持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发展。这条创新转型之路如何走?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课题中提出,进一步提升宁波舟山港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地位,是宁波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浙江建设全球一流现代化枢纽港的客观要求。

    地位提升带来“新动能”

    考虑到宁波舟山港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的网络节点和全球大宗散货供应链重要的分拨集散节点,直接对接全球供应链重要的供应端和需求端,以及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低成本的节点链接水平和跨境流通大数据信息平台等基础条件,因此,宁波舟山港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新角色可设定为:全球供应链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全球供应链的国内高质量链道;全球供应链长三角供应链主干网络的核心。

    新的角色定位将为宁波舟山港加速建设第五代智能型港口提供新动能。通过深化与国际物流网络和国内集疏运系统的对接,以及对港区国际化、场站标准化和作业智能化的建设,更好更快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运作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构筑现代化港口功能体系和智慧港口新形象。

    为宁波制造业向国际产业价值链上游转移提供新动能。供应链体系背后的数据流和精准物流将有力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港航物流业有机结合,而全球物流系统、全球商品交易系统、全球客户服务系统等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的嵌入,更是将有力促进宁波制造企业直接对接全球市场和消费者,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产品附加值提升。

    为宁波航运服务基地建设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宁波舟山港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将有助于宁波吸引更多国内、境外公司区域性基地入驻,全面提升航运经济信息、第四方物流、航运指数、航运经纪、集装箱舱位交易、船舶交易等服务的能级与量级,加快培育新型港航物流信贷、融资租赁、航运保险等国际增值服务新业态。

    为宁波港口经济圈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新动能。宁波舟山港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是宁波港口经济圈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地位的提升将同步拉动宁波港口经济圈不断提升圈层带动、线性辐射和网络牵引能力,促进港口的对外合作与投资,城市与海内外同类城市的战略合作,以及宁波都市圈的融合发展。

    抢先机补短板抢占有利地位

    新的定位基础上,宁波舟山港如何争取全球供应链体系更有利的地位?

    抢占发展先机,牵头建设长三角供应链战略联盟。作为发起人,与上海港、嘉兴港、南通港等港口合作共建长三角供应链物流大通道,着力打造大通道核心枢纽和供应链企业(区域)总部基地。同时,通过投资入股、合作共建、改造升级等方式聚合长三角供应链物流资源,优化区域众多物流基地的网络化联通,加速长三角供应链的一体化。 

    争取国际资源,主动对接国际港口供应链数据库。积极寻求与处于全球供应链体系高端的国际港口和港口联盟的合作,引入和有效对接国际港口供应链数据库、全球物流系统、全球商品交易系统、全球客户服务系统等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深化大数据开发与应用,藉此支撑宁波舟山港的第五代智能型港口建设,全面创新宁波航运交易所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培育“门到门”的现代物流服务商。

    补齐服务短板,打造世界一流的港航服务体系。集中推进对两类企业的招商引资,一是港航综合服务商,重点扶持发展港航物流、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航运服务业,做强宁波航运交易所。二是港航金融的龙头企业,全面发展航运融资、信托、担保、投资、资金管理、商业保理、信用评级等服务业务,积极引入国内外金融巨头,打造接轨国际的港航金融环境。

    强化配置功能,充分发掘国际枢纽港的战略作用。基础是打造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增强陆海联动多式联运能力,提升在国家战略物资储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是建设集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加快甬舟两家大宗商品交易所的重组和政策集成创新;核心是支撑城市创新资源集聚中心建设,大力引进港航服务、大宗商品加工、海工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开发等领域的创新型平台、创新要素和优秀人才。

    促进港产城互动,推动临港工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大力发展适宜海运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和海工装备制造业,推进船舶工业升级,创新发展市场潜力大的江海联运船,延伸发展船舶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行业。优化港区周边产业园布局,促进既有临港工业的转型升级,择优引入临港制造业企业。有选择地建设海外仓,构筑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的全球仓储网络。

    国际港口参与 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典型做法

    港口全面参与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并将港口自身建设与供应链多方的合作共赢深度融合是国际港口发展的大趋势,并形成了一系列争取体系更高地位或价值链上游的典型做法。

    一是以自由贸易降低供应链成本的策略。典型案例有香港、新加坡。两者以自由港为核心,建起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发展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从而成为全球供应链增值基地。

    二是以物流链协调运作提升效率的策略。典型案例有鹿特丹、安特卫普。鹿特丹港口管理局设立了公共物流中心,选择优质物流企业加盟,并逐步吸引商贸企业加入物流中心,将其采购、配送等职能交于物流中心企业运作,极大地提升了港口的行业话语权。安特卫普则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成立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性服务,提升了港口与区域产业的粘连度。

    三是以港口联盟加强供应链资源整合的策略。典型案例有新泽西港口群、东京湾港口群。东京湾港口群以日本政府为主导,通过东京湾、阪神和伊势湾三大港口群的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布局,东京港负责城市生活用品的集装箱供应链,横滨、川崎和千叶负责进口原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有效避免了盲目投资建设和竞相压低费率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港口的整体发展。新泽西港与纽约港打破行政束缚共建了纽约—新泽西港务局,对海港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从而在北大西洋航线港口的竞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

    四是以集聚国际资本提升供应链地位的策略。典型案例有伦敦、纽约、上海。纽约和伦敦依托全球顶级的金融证券市场,以全球金融中心的资源优势,共同配合推进,为全球供应链提供证券、保险、金融等高端供应链要素。上海全面整合区域港航资源,打造国际航运高端创新平台,成为国际航运市场新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