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效能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指出,如果说过去我们注重在需求侧的调控,是为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高效能。

    经过30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完成了数量的扩大和规模的扩大,现在已有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这个产量是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我们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事实上并没有因为规模产量和产量的增加而有所缩小。要真正缩小和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必须要缩短劳动生产率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真正跃过中等收入陷阱,并在全球经济中提升企业竞争力。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劳动生产率的陷阱,根据综合考察的结果,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19.8%,相当于日本的21.3%,相当于德国的24.8%……劳动生产率上不去,最终会遇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使得产量上不去。因此,必须全面转向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去,向效率要增长。

    我国全要素的增长率主要将依赖于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总的趋势是把人口、资本、土地这些要素从生产力最低的农村、农业转到城里来,转到制造业,转到新兴制造业。只要转移能顺利地实现,效率就能提高。此外,提高传统产业效率要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并重,企业不要好高骛远都放在“最新”“最高”上面,要重视对现有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降企业成本须从制度性成本入手

    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我国当前企业成本的问题主要是结构不合理,固耗成本占企业综合成本的80%以上,而人力资本、环境成本和研发资本等从长远来看不具有可降低的趋势,因此,若想降低企业成本,必须从降低制度性成本入手,这涉及一系列的体制机制的改革。

    降低制度性成本就要通过体制性改革才能解决。比如,目前的金融体制和财税体制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电力体制的问题、人口流动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是改革,通过改革来降成本。从政府层面看,就是推动体制机制的转换;从企业层面看就是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改变经营模式,从而优化成本结构,让成本有高的转化力和增值力,这样成本就不是一个负担,而是变成了利润的来源。

    培育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指出,我国是个制造业大国,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但我国还不是个制造业强国,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我国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其中,激发出企业的活力和潜力,培育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

    首先,建立正确的激励机制。强化制造业在工业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和主导定位。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要放弃短期利益,放眼长远,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和投映于市场的激励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挤压企业在虚拟经济投机的空间,促使经济“脱虚向实”。其次,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切实下功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尤其是一些额外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大公开、公平力度,改善企业运营的整体政务环境,以法律为准绳,使行政政策和手段受到应有的约束和监督,实现宏观稳定和一致性,达到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最后,夯实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大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财力投入,通过完善制度使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融资变得更容易;重视职业教育,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强化职业工人的素质教育和实践培训;等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