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部新城 |
|
安置小区 |
|
幸福生活 |
|
高端制造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前三。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金融、航运、商贸等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2.4%…… 城乡形态更精致,融合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东部新城核心区域展现形象,南部新城重点区域基本建成;“美丽鄞州”建设令生态环境更优美,成为省级生态区、省“清三河”达标区…… 刚刚过去的5年中,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鄞州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面向未来,鄞州领跑领先底气更足,跨越发展的信心倍增。 未来5年,是新鄞州干在实处、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勇立潮头、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的跨越期。立足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的发展坐标,鄞州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质量优先、均衡协调、生态绿色、国际化带动,大力实施“名城强区”战略,建设都市核心区、打造品质新鄞州。 “鄞州区将抢抓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做精做特城市品质、做靓做响国际化、做绿做美生态环境上全力攻坚、率先突破、当好标兵。”鄞州区委主要领导的话语掷地有声。未来,鄞州区将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锐气劲头,全力打造创新引领、都市经济、品位都市、美丽生态、先进文化、幸福民生的标杆,早日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 今后5年奋斗目标 重点打造“6个标杆” 打造创新引领的标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深入实施专技人员倍增计划,确保人才总量、人才层次均居省市前列;确保发明专利数量、全要素生产率、亩均产出效益、单位能耗和“两化融合”水平全省领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强区。 打造都市经济的标杆。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狠抓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成为全省的智能经济强区、服务经济大区。稳步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进一步壮大精品蔬菜、特色瓜果、水产养殖等产业。 打造品位都市的标杆。大力推进城市与农村一体融合、优势互补,坚持新城区与老城区相协调、建设与管理相协调,积极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成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核心功能承载区、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精品城区,凸显鄞州在宁波都市圈中的中心地位、竞争优势。 打造美丽生态的标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路子,基本消除劣Ⅴ类水、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创建为市污水零直排区、省无违建区,让鄞州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打造先进文化的标杆。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培育践行先进文化,丰富发展鄞州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创新文化蔚然成风、市民素质全面提升。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领先全国。 打造幸福民生的标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成为高水平全面小康样板区。促进居民持续增收,统筹做好鼓励创业、扩大就业等工作。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鄞州,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2017年主要任务 着力推进“6项举措” 一、着力功能拓展,发挥城市带动效应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修编完善“十三五”规划;提高重点区块、重要路段、轨道站点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品质。全面实施组团开发,推进功能区块开发建设、骨干道路提升改造。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区域接合部改造力度。做强做优服务经济,提升壮大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产业。增强人文特色优势,深化“天天系列”“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工程,均衡配置基层文化设施。 二、着力抢抓机遇,厚植创新创业优势 建设智能制造新高地,做强高端汽配、智能电器、时尚服装等优势产业,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光电、医药健康等高成长性行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一批专业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对接国际国内先进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力度。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壮大银行、证券、信托等优势产业,打造差异化金融集群。主动融入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试点,全力引进区域性、专业化保险法人机构,拉长保险产业链。抓好投资与对外开放,114个重点工程年内计划完成投资203亿元。 三、着力深度融合,提升全域联动水平 统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畅通鄞州”工程,完善公共停车、公共自行车、充电桩等设施。大力建设美丽镇村,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三居行动”。重视强农惠农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 四、着力精细精准,完善现代治理体系 常态管好市容市貌,发挥东部新城精品化管理示范作用,提升城市管理网格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扩大智慧城管覆盖面。铁腕抓好污染防治,深化“五水共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巩固黑臭河整治成效;保持“三改一拆”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筑150万平方米。有序推进共治共管,发挥湾底村、划船社区等先进榜样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服务管理能力。深化平安鄞州建设,加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工作。 五、着力优化供给,顺应人民更多期盼 整合完善保障体系,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转换和整合并轨,积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扶贫帮困责任体系,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打响区域教育品牌,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管理体制,新建扩建一批学校、幼儿园,平稳理顺各类教育政策。全面建设健康鄞州,纵深推进医药、医疗、医保联动,推行“医联体”“云医院”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等模式。 六、着力勤政廉政,强化政府责任担当 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一次办结”。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服务网功能。以良好政风带动民风,积极推进廉洁社会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2017年十方面民生实事 ■交通治堵 打通断头路4条,新建改建农村联网公路1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场3个、公共停车位600个;新增超级电容公交车充电桩13个;新建扩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37个、桩位1100个。 ■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 建成污水主干管网12公里,收集管网25公里,修复雨污水管道5公里;全面消除市控劣V类水质断面。 ■教育惠民 建成学校3所,建成幼儿园3所。 ■危旧房改造 启动棚户区改造10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5万平方米,完成D级危房改造任务。 ■食品安全保障 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快速检测体系建成率均超过85%,中小学校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75%。 ■供水保障 完成17个小区、1.2万户居民二次供水改造。 ■医疗卫生 完成医院迁建1家,启动医院改建(扩建)2家;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 ■创业扶持 扶持自主创业大学生470名、创业实体1750家,引进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人。 ■文化体育 新建文化礼堂(文化家园)17家,新建公益电影放映基地3个;新建笼式足球场2个。 ■公园绿化 建成(扩建)公园2个,提升改造城区公园4个。 本报记者 王 博 鄞州记者站 续大治 杨 磊 制图 韩立萍 本版图片由鄞州区新闻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