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者,永念其情

    本报记者 黄合 吴冠夏 

    “我们至今不能相信,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初春的阳光拉长了人的背影,留下一串凝滞的斑驳。在库车二中的会议室里,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不同民族的老师聚在一起,听说我们是来自姚仁汉老师家乡的记者,他们有些话想托我们捎回去。

    昨天是姚仁汉老师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宁波民俗中的“头七”。初春的库车,还残留着隆冬的味道,天气有些恶劣,除了一如既往的干燥,还有突如其来的大风和沙尘暴。

    逆着光,有些佝偻的脊梁,拎着一个包,身形消瘦,而又步履匆匆——在很多老师的口中,这样的姚仁汉,就这么永久地定格在他们的记忆中。瘦弱而又温暖,忙碌而又精力充沛,这位来自江南水乡、万里之外的校长,在这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大写的“为人师表”。

    姚仁汉一手创立的“名师工作室”,还在。窗边的放映机,滚动播放着他生前在库车二中工作时的点滴,记录着他为库车教育所作出的奉献。抓教学、带徒弟、建制度,这是他用3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教学机制,也是他为库车教育留下的宝贵财富。

    姚仁汉建议增设的固定电话机,还在。在宿舍、教学楼、食堂,门口的墙上有上百部电话,绿色的、黄色的,三三两两的孩子正在往家里打电话,倾诉心事。关心孩子、以人为本,是他为这里构建的人文关怀,给孩子们贴心的温暖。

    姚仁汉培养青年教师的热度,还在。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这些骨干年轻教师,大多去过镇海中学,进行过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学期的交流学习。年轻教师的教案一定要看,作业必须要查,课一定要听,这是姚仁汉为自己定下的规矩。手把手的帮带,余温犹存。

    姚仁汉亲自留下的师德师风,还在。每天一早,就有教师来督促孩子们早读,因为他们记得,宁波来的姚校长,那时到校比他们都早;每天晚上临近12时,还有教师在辛苦备案,因为他们也记得,宁波来的姚校长对教学、对学生的一丝不苟、忘我付出。

    “睿智、低调、谦和、敬业,姚老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师者’,是一个大写的‘好人’。”现任库车县第二中学副校长周卫平道出了老师们的心声。每每午夜梦回,他想起春节前夕他俩最后一次联系,电话那头,姚仁汉仍关心着库车的教育。

    “既然我过来援疆执教,我就要把这件事做好,不能半途而废。”每每说到姚校长生前的这句话,现场的老师们便开始哽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