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陈怡在走访民情。 |
本报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黄 军 张 维 “不管是不是分内事,也不管是不是辖区居民,只要来找我,就是对我的信任。”3月3日,在飞赴北京参加全国“三八红旗手”颁奖典礼前,陈怡说她要对得起群众的这份信任。 陈怡是鄞州公安分局钟公庙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近年来,她先后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20余项荣誉称号。今年,陈怡又成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社区民警管什么?用陈怡自己的话说,与社区安全相关的事都是她的分内事。 钟公庙街道后庙社区各类小区多、企业多、场所多,是全市治安情况较为复杂、警情最繁重的社区之一。可陈怡对社区安全的一本本“账”算得清清楚楚,这得益于她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每天,她带着协管员一起“扫街”“扫楼”,走访小区居民。她编制了一张大网,社区居民、清洁工人、服务员、快递员都是她的信息员,哪里有风吹草动,陈怡第一时间就能赶到。 陈怡每天要面对各种矛盾纠纷,不管是不是归她管,从来不推脱,竭尽所能去化解。去年4月,一家业主单位门前,数十名工人堵门讨薪。陈怡飞速赶到现场处置,好几次差点被情绪激动的工人推倒在地。在后来调解中,陈怡获悉,业主单位还有一笔23万元的工程尾款没有支付给施工方。她眼睛一亮,立即与业主单位负责人商量能否先将这笔钱扣下,专门用于支付欠薪。在她的反复劝说下,业主单位负责人作出了暂时将尾款专门用来支付工资的书面承诺,一场矛盾就此化于无形。 2014年,陈怡获得不少国家级荣誉,一下子成了名人,就连其他地方的居民都来找她帮忙。前年6月的一天,陈怡下班路过一家宠物店,在门口被一名中年妇女拦下,“你是陈怡警官吗,我老公对我不好,你可要帮帮我。” 这不是社区和妇联该管的事情吗,而且还不是自己辖区的,但陈怡没有拒绝推脱,反而耐心地听对方倾诉。原来这名女子两年前开刀动过一次手术,身心都受到了创伤,经常出现偏激想法。她反复向陈怡哭诉丈夫对她实施冷暴力,还把她电话拉黑。陈怡听后给她留下联系电话并劝慰她先回家,答应改日上门了解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怡抽空开展了“调查”工作,从社工处获悉情况其实并不如女子说的那么糟糕,对方需要的是心理疏导。没过几天,女子打来电话,要陈怡过去帮忙调解。可女子丈夫态度消极,摇摇头表示不想说。陈怡没有气馁,在随后的3个多小时里饿着肚子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终于解开了双方的心结。后来,女子的身体恢复了,心情也开朗了。她对陈怡说:“其实我也知道自己有些无理,就是想跟人说说话,但大家都不理我,还好你能耐心地听我说,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也许穿上这一身警服,就注定了陈怡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妻子”“好妈妈”不一样。当别的妈妈钻研菜谱时,陈怡忙着加班,丈夫和儿子成了“外卖”专业户;当别的妈妈每天忙着检查孩子学业时,陈怡却在奔脚头、熟人头,当她忙完回家时,儿子早已进入梦乡。陈怡永远也忘不了儿子作文里写的那句话:“我的妈妈是一名社区民警,一名忙碌、见不着面的警察。” 当社区民警的这些年,陈怡付出了太多。在旁人看来,她多少有点亏欠家庭,但陈怡的家人始终站在她身后,以最大的包容与理解,支持着她热爱的社区警务工作。在丈夫、儿子的眼中,陈怡是一个别样的“好妻子”“好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