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晓燕 这几天一会儿晴空蓝天,一会儿雨声淅沥,一会儿暖意洋洋,一会儿又春寒料峭……不由得想起一句宁波老话:“春天生意实难做,一头行李一头货。” 旧时有许多做小生意的,靠的是一条扁担挑副担子,两只脚板走街串巷。遇到春季天气多变,当时气象预报又不太准,晴雨难料,冷热不定;挑担出门就不得不多带各种衣裳鞋袜,还要带簑衣、斗笠等雨具,光是这些行李就占满担子的一头,货物只能挤在另一头,所以叫做“一头行李一头货”。 做小生意的担子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例如,销售日杂用品的货郎担,它的特点是“小而全”,什么鞋面、鞋垫、剪刀、卷尺、丝线、花边、顶针、钮扣……大凡干针线活需要的,应有尽有。旧时,有钱人家的小姐可以不干其他活,但必须学会女红(红,音“工”)。连林黛玉都动手做荷包呢,更不用说劳动妇女了。货郎担把这些小商品送到她们家门口,深受欢迎。 常见的馄饨担,称得上是移动的点心店。一头是一个带抽屉的小矮柜,里面分门别类放着碗筷调羹、馄饨皮、肉馅和各种佐料,柜子台面用作包馄饨的案台;另一头是小小的锅灶,馄饨现煮现卖。据悉,汉武帝刘彻非常喜爱吃馄饨,每天早晨都要来一碗。 有一句宁波老话叫做“剃头担子一头热一头冷”,比喻那些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您瞧剃头担子:一头炉火通红,烧着洗头用的水,热气腾腾;另一头的工具箱里,是冷冰冰的剃刀、剪刀、镜子之类。岂不是一头热一头冷吗?用来比喻单相思,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一句宁波老话叫做“挑柴卖,买柴烧”,揶揄那些计划不周、做事糊涂的人。既然自家也需要柴,为什么不直接将两捆柴挑到家里去呢?非要先将柴卖给别人,然后再买柴来烧。这不是没事找事吗?现在宁波城里的居民,早用上煤气灶了;上世纪50年代,还有不少人家烧柴灶,卖柴的担子也很常见。 小孩子最喜欢的是兑糖担。兑糖其实就是回收废品。担子一头搁着一块板,上面有盘成一圈圈的“糯米白糖冰”,可以一小段一小段凿下来;另一头是一只盛废品的箩筐。什么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破布头、碎玻璃、鸡鹅毛、牙膏皮,统统可以兑糖吃。还有,橘子皮晒干了是陈皮,鸡胗皮就是鸡内金,连乌贼骨头也是一味中药——海螵蛸。人人都知道节约资源、变废为宝。那时候的孩子们,平时很少有零食吃,一听到门外响起“兑糖——兑糖——”的吆喝声,不免馋虫爬了出来,于是马上在家里扫荡废品,找着了赶紧奔向兑糖担! 老宁波都知道,老底子除了做小生意,扁担还有好多用处。种田人挑谷挑肥要用它,过日子挑水挑米要用它,出门时挑箱挑包要用它,看丈母娘挑大白鹅还是要用它……如果说,在人类社会过去的几千年里,一条扁担始终风光无限;那么,在改革开放的短短三四十年中,扁担的功能可谓一落千丈。且不说超市取代了货郎担,美发厅取代了剃头担,女婿看丈母娘开着汽车带着礼物……更令人称奇称便的是,网上购物横空出世。从此后足不出户,点点鼠标,一切轻松搞定! 如果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观察手段的落后,旧时的气象预报水平不高,就像老话调侃的:“宁波气象站,两间破屋爿,泥鳅甲鱼养交关,落雨刮风錾着錾。(錾,音类似于‘暂’,‘錾着錾’即碰着碰、碰运道)”那么,时至今日,老话早已换了新版本:“宁波气象站,实在不推扳,高级仪器买交关,落雨刮风公式报赚。(赚,多义词,在这里作‘错’解。见《宁波方言词典》)” 天有可测风云,事有日新月异。随着社会发展,如今春天生意还会难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