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记者会历时2小时,近600名中外记者参加。下面为部分问答的内容。 新华社记者:今年5月,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方此时举办高峰论坛有什么考虑?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王毅:再过两个多月,我们就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目前统计,2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官员以及总共12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代表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届时,除了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以外,还会有更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以及围绕“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并行召开的六场主题会议。北京,将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继续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响应了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包容理念。尤其是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形势下,“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实现“再平衡”,也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我们希望高峰论坛实现三方面成果:一是总结凝聚各方共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方向;二是梳理重点领域合作,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持、人文交流等确定一批重大合作项目;三是提出中长期合作举措,探讨共建“一带一路”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更加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特朗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总统,你对美中关系未来怎么看?对美中在双方具有重大关切的问题上达成妥协有多大信心? 王毅:经过双方密切沟通和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平稳过渡和发展。特别是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进行了一次重要通话,两国元首确认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性,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这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双方正在为下一步实现两国元首以及各个级别的交往、拓展各领域的合作进行着有效沟通。只要遵循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中美两国就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 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维护好、发展好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已经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我们还应致力于两个超越: 首先是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中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对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充满自信,也乐见美国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在一个文明不断进步、观念日益多元的时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第二是超越零和博弈的传统思维。中美两国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的需要远远大于分歧。在很多方面,中美利益已日益交融。我们应当做的,是齐心合力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也不可能把一方的成功建立在另一方受损之上。 我还想说的是,中美建交38年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们希望中美关系能真正超越旧观念,打开新视野,步入更加稳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条让两国人民安心、让世界各国放心的宽广大道。 路透社记者: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异常紧张,朝鲜本周再次射导。中方是否认为半岛会发生战争?怎样才能避免战争? 王毅:朝鲜半岛局势正在呈现新一轮紧张。一方面,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执意推进核导开发;另一方面,美韩在这一地区进行超大规模军事演习,持续加大对朝军事压力。就像两组不断加速的列车,互不相让,难道双方都做好迎头相撞的准备吗? 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红灯,同时刹车。 为应对半岛危机,中方的建议是,作为第一步,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通过“双暂停”,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来。之后,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结合起来,同步对等地解决各方关切,最终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这一思路抓住了半岛局势的症结,也完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和第2321号决议的要求。解决半岛核问题不能只有一手,需要两手并进。制裁是履行决议,促谈同样也是履行决议。 半岛核问题的主要当事方是朝美两家。作为半岛唇齿相依的近邻,中国当然也是解决半岛核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为解决核问题,中方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稳定,坚持和平解决方式。迄今,中国为斡旋朝美接触、推进六方会谈倾注了全力,也为制定并执行安理会决议作出了贡献。今后,我们仍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我想强调的是,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 塔斯社记者:特朗普任总统后,外界对俄罗斯、中国和美国间的三角关系有很多评论,你认为这组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 王毅:我愿首先告诉你的是,中俄关系很好,我们对中俄关系充满信心。 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双方基于两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经受了各种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当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互信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绝不会因外界因素影响而动摇。同时,我们乐见俄美关系得到改善,因为这对当今世界将是一个重要利好。今年中俄元首还将多次会晤,继续引领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中俄双方也将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在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发挥好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当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一道谋共赢而不是零和。中美俄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 《环球时报》记者:2016年中国先后同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恢复外交关系。今年初,尼日利亚要求台驻尼机构“摘牌”并迁出首都,国内民众普遍表示大快人心,认为如果台湾当局在背离一个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将是死路一条。请你谈谈看法。 王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共识,更是由联合国决议等一系列国际文书所确立的一条准则。台湾地区与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所谓“外交关系”,都缺乏国际法依据,都没有正当性,也必然是没有前途的!台湾当局应该认清这一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中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韩联社记者:当前韩中关系复杂敏感,今年是韩中建交25周年,中方对发展韩中关系有什么规划? 王毅:今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中方珍惜25年来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成果,希望韩方也能与中方一起共同维护好两国互利合作的大局。 当前影响中韩关系的最大问题就是美韩执意在韩部署充满争议的“萨德”反导系统。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半岛,危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企图已是路人皆知。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不安全的境地。我们奉劝韩国国内某些势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则结果只能是损人又害己。中方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凤凰卫视记者:和去年相比,今年南海局势有所降温。虽然相关国家矛盾缓解,但域外国家并没有放弃干涉,美国仍在加强在南海军事部署,甚至有人认为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战,你是否担心中美在南海发生军事冲突? 王毅:过去一年,南海潮起潮落,最终趋于平静。形势不是有所降温,而是明显降温。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地区之幸,也是世界之福。当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正在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具体争议已经重回由直接当事方对话协商解决的正轨。我们正在同东盟10国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的磋商,打造共同认可的地区规则。上个月底刚刚举行的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明显进展,已形成“准则”框架的第一份草案,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对此感到满意。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想兴风作浪、再生事端,不仅不得人心,也将遭到地区国家的共同抵制。我们决不会允许得来不易的稳定局面再受干扰和破坏。 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海洋合作,而世界上有些人信奉马汉,热衷控制海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希望海上的合作更多一些,各方的信任更增几分。即使中美之间,只要转变观念,浩瀚的海洋也完全可以成为两国合作的广阔天地。 北京电视台记者:现在出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在国外有困难,都会想到祖国。请问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为保护他们的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毅:说到领事保护,我不禁想到前不久发生在马来西亚的沉船事故。一位获救的中国同胞后来向记者说,当漂在茫茫的海里,食物和水即将耗尽,她鼓励同伴说:“只要大使馆知道了,就一定会来找我们,我们一定会获救。”我们的同胞在生死关头,第一时间想到使馆,并把使馆的救援作为坚持下去的勇气,这对外交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信任,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面对这份信任和责任,我们义不容辞,必当全力以赴。 2016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处置了超过10万起领保案件,我们成功解救了遭索马里海盗劫持近5年之久的两岸同胞,从局势动荡的南苏丹安全撤离1000多名中国同胞,从遭遇地震、火灾、暴风雪灾害的新西兰、以色列、日本等地转移中国同胞上千人。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中国外交官的身影,哪里就会有五星红旗在飘扬。 当前,我国内地居民每年出境人次已超过1.2亿,连续6年年增1000万人次,这个数字仍在继续增长。领保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一定要把领保工作越做越实,越做越好,让党中央放心,让老百姓安心。 朝日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两国经济关系良好,政治关系停滞不前? 王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同时也是“卢沟桥事变”80周年。这两个纪念日代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和平与友好,一条是战争与对抗。80年前,日本全面侵华,给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最终自己也走向失败的深渊。45年前,日本领导人反省历史,同邻国改善关系,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日本国内有些人还在这两条道路之间摇摆不定,甚至企图开历史倒车。我们希望一切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年头,把握好国家前行的方向。 对于中日关系,中方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我们当然愿同日方改善关系,造福两国人民,但日方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国不断发展振兴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