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10日,在韩国首尔光化门广场,支持弹劾朴槿惠的民众在烛光晚会上高呼口号。(新华社记者 刘昀 摄) |
新华社首尔3月10日电 记者 耿学鹏 杜白羽 韩国宪法法院10日宣布赞成总统弹劾案,朴槿惠由此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被弹劾罢免的总统。这标志着“朴槿惠时代”的终结,韩国也自此进入“选战”时间。 韩国舆论和专家认为,朴槿惠在政治经济尤其是外交安保方面,给韩国留下一系列未决难题。正是因为这些难题的存在,令提前举行的下届总统选举受到高度关注。 负面遗产 亟待变革 从成为韩国首位女总统,到深陷“亲信干政”丑闻,再到如今成为韩国首位被弹劾罢免的国家元首,持续4年的“朴槿惠时代”究竟给韩国留下了什么? 经济方面,朴槿惠就职时允诺推动的改革与发展计划进展甚微,韩国经济放缓势头难改,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民众当初期待的重现“汉江奇迹”局面并没有出现。 “民众本希望朴槿惠能继承其父、前总统朴正熙的领导力,同时修正朴正熙执政时期的缺陷,”韩国政治问题专家全基元说,“但她完全辜负了民众的深切期望。” 外交安保方面,韩国媒体评论员金志锡认为,朴槿惠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对外政策主张,比如“半岛信任进程”“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欧亚倡议”等,还没播下种子便消失不见。在执政后期,朴槿惠以冷战式的极端思维方式进行决策,包括以中断韩朝开城工业园区运营等措施强硬应对朝鲜,不顾中俄等邻国强烈反对同意美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还不顾大多数民众反对而强行签订韩日“慰安妇”协议等。 韩国民间团体“和平网络”代表郑旭植告诉新华社记者,以“萨德”问题为代表的朴槿惠政府外交政策急需扭转。他希望,以朴槿惠下台为契机,下届大选产生的政府能够撤回“萨德”部署计划,改善韩中关系。 有舆论指出,如果说朴槿惠为韩国留下了什么积极影响的话,那就是“亲信干政”事件促使韩国更深刻反省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顽疾。以调查“亲信干政”事件为契机,韩国检察人员逮捕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矛头直指大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幕后交易。同时,多名潜在的下届韩国总统竞选人也提出了整治官商勾结风气的多项措施,这让韩国站在了深层社会变革的门口。 选战启动 悬念犹在 宪法法院裁定弹劾成立,意味着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韩国将进入选战时间。由于韩国5月的第一周是假期,因此有分析认为5月9日可能成为选举日。 宪法法院宣布弹劾案判决结果后,朝野政党将正式启动党内竞选程序。包括执政党自由韩国党和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在内的国会四大政党定于本月末或下月初确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 民调机构“真实计量器”9日发布的下届总统选举潜在竞选人民意支持率调查结果显示,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文在寅连续10周领跑支持率榜单,以36.1%的支持率领先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黄教安将近22个百分点。 文在寅的领先优势能否保持值得关注,而黄教安会否决定作为保守势力的唯一代表出马也存悬念。黄教安如果决定参选,应在选举前30天即很可能在4月9日前卸任。 韩国媒体分析,宪法法院迅速对弹劾案作出裁决,这对目前选情看好的在野党阵营以及民调领先的潜在竞选人更加有利。 目前,共同民主党以49.3%的支持率远远领先其他政党。同时,在支持率排名前五的潜在竞选人中,有3人来自该党。因此,共同民主党最终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性较大,而悬念在于谁能在该党的党内预选中胜出。 曾参加过上届总统选举的文在寅强调自己是“做好准备的候选人”,经验丰富成为其优势之一。党内“少壮派”竞争对手、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和城南市长李在明则均是首次参加总统竞选,缺乏经验。 不过,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执政党等保守派力量正借助“萨德”部署、朝鲜发射导弹以及金正男事件等热炒安保话题,力图以此转移大选焦点,扭转自身颓势。有专家认为,不排除部分选民最终因安保问题转向支持保守派候选人,这将给大选结果增添不确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