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是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根据宁波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当前迫切需要谋划建设以国际交流中心大厦为载体、涉外综合服务为核心、国际或国家(地区)组织和跨国企业总部机构以及国内涉外服务组织机构等集聚为重点,具有开放度最高、功能化最优、标志性最强的国际交流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的基本定位是各类涉外组织机构集聚的国际化商务办公场所,为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功能: 涉外综合服务功能。引入各类涉外中介机构,为外籍人士在甬或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赴境外投资、创业、创新以及居留、就学、就业、结婚、生活、旅游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咨询和代办服务;引入各类涉外专业机构,为外籍人士或本地及周边地区居民赴境外提供国际金融、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翻译、保险等专业服务;引入外语服务热线、投诉、调解、支援中心等机构,为外籍人士提供电话咨询、投诉受理、纠纷调解、紧急意外事故志愿者服务等。 涉外机构集中办公功能。引入招商引资、海外引才、对外投资等机构,引入跨国企业总部、国际或国家(地区)组织、涉外民间组织等机构,为其提供集中、国际化的商务办公场所,可以考虑按区域进行划分和装修,凸显国际化特色。同时,搭建平台促进有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优势互补,集中各方力量和资源,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丰富国际合作内容、提升国际合作层次。 承办部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功能。设立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论坛等场所,洽谈、组织、承办部分重大的国际会议、活动和外事接待等;设立外籍人士特色培训中心,承办诸如汉语、宁波话、中国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技艺等各类特色培训以及在甬外籍人士联谊活动。 集中宣传与展示功能。设立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集中进行城市宣传和推介,集中发布各类涉外政策法规、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集中提供网上咨询,提升宁波的辨识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何建设国际交流中心?在大厦选址和建设设想上,建议选址方向为东部新城区域。规模设计上,综合考虑国际交流中心的定位和功能,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大厦的建筑面积设定为2万平方米左右比较适宜。 建设路径上,一是在东部新城内选址新建,二是将现有适合楼宇进行功能转换。建议优先考虑在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广场附近选择合适的闲置楼宇进行功能转换,一方面建设周期短、投入使用快,另一方面,周围的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文化基础设施和星级酒店等可以形成良好的设施配套,方便后续组织开展各种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也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 在推进和运管上,国际交流中心大厦建设建议由市政府有关领导牵头,市外办等部门组织实施;建议市里成立公司化运作的机构,作为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投资、招商、管理和运行机构。 (文/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吴红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