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锡良:

小乡村弄堂里的剃头匠

王锡良在为村民理发。(陈朝霞 周唯轶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周唯轶 史媛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新装修的发廊、美发店不断换着门面,装点着现代人的生活,美发师也变换着花样,设计新发型新造型,引领时尚生活。而在城市的寻常巷陌间,也有一些简陋的理发店,依旧坚守着初心,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娴熟手艺,见证街坊四邻的归属感。在海曙区章水镇樟村的一个小小弄堂里,就有着这么一个坚守初心的剃头匠。

    今年59岁的王锡良从事“剃头匠”这个行业已经45年有余。从小看着长辈剃头,对于年少的王师傅来说也算耳濡目染,也使他自小就对剃头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王锡良就在章水镇上拜师学艺,从学徒做起,直到33岁那年开始出来自己开店,到今年已整整26年。

    没有靓丽的装修,没有宽敞的店面,没有高级的设备,一把从开店用到现在的剃头椅、一面镜子、几件顺手的工具、一个洗脸台、几把供等候客人坐的椅子,就这么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全部家当,却可以在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件物品中看到时间的影子。

    “我把大半辈子时间给了剃头这个行当。”王锡良告诉笔者,除了逢年过节休息几天,一年到头他都习惯清早6时开门,下午5时关门的生活节奏。不是他不想多休息,而是因为会有老客户大老远从梅龙、童皎、杜岙等偏远山区赶过来找他剃头,“这是作为一个手艺人必须坚持的约定。”

    “老王的手艺最舒服了。”85岁的崔老伯家住崔岙村,每个月都会特意跑来找王师傅剃头刮面。崔老伯一坐上理发椅,王锡良就麻利地把围布围在他的脖子上,伴随着娴熟的手势,开始忙碌起来。

    来王锡良地方剃头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回头客”,王锡良总能记住每一位顾客的要求喜好。“不仅仅是简单的理发剃胡须,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次跟老朋友之间的会面。”一名老顾客说,一边听着店里播放的老歌,一边理发,剃好头,刮好面,再来一块暖心的热毛巾一敷,一照镜子,整个人神清气爽。一整套程序下来差不多半个小时,价格不过12元,多年未涨价。

    如今,王锡良的儿子女儿都成家立业,生活安定。王锡良说,看着儿女生活幸福,感到一切辛苦都有回报,只要自己身体还健康,就会一直在樟村弄堂里把剃头店开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