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城市交通更绿色便捷

宁波城市交通治堵和公交都市创建方案出炉

2017

中山路
明洲大桥
人行天桥
公共自行车

    核心提示

    2017年是宁波五年交通治堵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五年公交都市创建的攻坚之年,更是全面落实市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名城名都”,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的重要一年。昨天,市政府发布《宁波市城市交通治堵和公交都市创建工作2017年实施方案》,按照部署,今年将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构筑畅通、绿色、便捷、智能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补短板,扩框架,严管理,强整合,优品质,谋长效,基本形成“有序、畅通、安全、舒适、和谐”的城市交通系统和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模式,使我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优化公交出行品质

    全市域新建和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200个

    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推动各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依托已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突出轨道交通骨架作用,整合不同交通方式,加强轨道接驳,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结合道路复建、地块建设,继续完善轨道站点周边公交停靠站、公共自行车网点、非机动车停放点、公交首末站、出租车扬招点、小汽车换乘停车场等换乘配套设施的资源整合。结合轨道3号线、4号线、5号线的建设,提前谋划,为三条线建成后的换乘衔接做好前期准备。

    加速微循环公交发展,便捷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在现状已有微循环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沿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和百丈路、解放路、兴宁路、通途路、环城西路、中兴路等公交客流走廊进一步增设周边区域微循环公交接驳线路,重点强化外围、新城轨道站点的辐射服务能力,其中轨道高桥站、高桥西站和轨道栎社新村站重点考虑与周边村庄接驳;轨道宁波大学站、三官堂站重点考虑与庄市街道社区接驳;轨道石碶站、鄞州大道站重点考虑与石碶街道社区和布政镇接驳;轨道海晏路站重点考虑与高新区及东部新城商务办公区的接驳。

    加强公交优先设施建设,夯实公交优先基础。继续推进公交专用道网络构建,新增公交专用道10公里,进一步完善宁波公共交通层次体系。深化宁波市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研究,推动有轨电车实验线首期工程,加快福庆路快速公交项目前期研究。增强常规公交场站设施供给,结合轨道站点建设、城市重点开发区块、公交线路调整,加快场站建设。围绕考核目标,全市域新增公交首末站不少于10个,其中市区建成5个公交场站;全市域新建和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200个。

    提高常规公交运营效率,优化公交线路,优化车辆装备投入。加强地面公交线网与公交专用道适应性和融合性,深入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工作,提高整体运行效益。继续对市区主要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办公中心、大型社区等客流集中节点进行梳理,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条,确保公交线路完成提速任务,保证主城区公交线路高峰期间平均运营时速不低于2016年底考核测评值。持续开展特色公交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新增公交车辆不少于15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65%,开通10条新能源公交车线路,促进市区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持续上升。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结构

    提升机动车运行效率

    优化道路网络结构,提升道路设施建设品质,完善道路网络骨架,早日形成“品质高、结构优、承载力强”的道路网络体系。

    继续加快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完善长距离组团交通廊道。加快推进城市快速路建设,结合城市西扩、南延的特点,加快形成环路系统,推进完善放射线网络及与快速路相配套的进出匝道系统和衔接道路,加强奉化、北仑、镇海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通道联系。完成福明路立交改造工程,加快环城南路东段(河清路-东外环路)、北外环东段(世纪大道-东外环路)等快速化改造进程,开工建设环城南路西延(机场路-高桥环镇北路)工程,开展广元大道快速路(环城南路-奉化)等工程前期研究。

    加快跨江桥梁建设,均衡过江交通空间分布。加快建设余姚江高桥段、余姚江湾头段、奉化江鄞州段、甬江庆丰桥下游区段过江桥梁的建设,缓解核心区过江通道压力。加快推进中兴桥、三官堂大桥等桥梁建设,开工建设邵家渡和西洪大桥,开展四明桥等过江通道前期研究。

    统筹区域干路网建设,促进区块融合发展。干路网建设以支撑城市拓展融合为主要目标,城西构建骨架、融合老城;东部新城向东完善,引领南北;南部对接奉化、东西完善;北部拓展融合,优化结构。建成望童北路二期、永茂东路(尚志北路-耕渔南路)等工程;推进奉化江东岸滨江路(四明西路-鄞州大道)等道路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福德路(沁园路-薛家北路)等道路。

    建设活力街区,实施“窄路、破路、联网路”提升。现状建成区以提升品质、缓解交通矛盾为主要目标,分不同区块、区域,采用不同策略对未按红线实施到位道路、现状联网路和道路品质急需提升道路等三类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提升,打造完整街道、塑造活力街区。完成中山路、解放路-大庆北路综合整治,加快宁镇路改造一期、环城北路综合提升改造,推进滨江南路(首南西路-泰康西路)、泰康西路(滨江南路-鄞州大道)、滨江大道整治(中兴北路-常洪隧道)等道路工程建设及改造计划。

    提高慢行交通品质

    新增投用公共自行车5000辆

    加强整合公交慢行网络力度,综合改善轨道站点、公交首末站、公交停靠站周边慢行换乘环境。完善慢行系统连续性,结合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构建畅通出行链。提高慢行空间品质与便利性,结合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三江六岸建设,梳理步行道、自行车道空间。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增点、扩面、提质”。

    整合公交慢行网络,完善立体过街设施,构建畅通出行链。结合道路改造提升,同步设计、建设立体过街设施。精细化设计并改造轨道站点、公交首末站、公交停车停靠站等公共交通站点周边慢行换乘环境。结合公交专用道及客运走廊沿线小区,处理好人行出入口与公交站点间距关系,提升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服务水平,引导“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构造畅通出行链。在医院周边、重要商业街、大型居住区要道口等大量的人流集散点推进一批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减少区域内人车平面冲突,保证重要慢行廊道连续性。建设完成日新街、文化路、第三医院人行天桥工程,推动天一商业商务区二层步行连廊等项目。

    提升慢行舒适度,支撑城市品质提升。积极推动开明街步行街和开明街跨余姚江步行桥前期研究,继续开展江北、鄞州核心区、火车南站区域慢行系统整体改善专项研究,推动火车南站至月湖慢行系统研究。以“三江六岸”为核心,构建舒适、连通的城市中心区慢行休闲体系,完成鄞州公园二期有氧休闲步道建设。以城市品质提升为契机,整合城市绿道和郊野绿道资源,推进塘河贯通、市域绿道成网等建设项目。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文化公园、文化紫道等建设,以慢行系统串联历史人文景观。结合公交站点、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完善私人自行车停放点。加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面整治,提高通行的连贯性和舒适性。

    强化多元化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结合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和居民出行需求特点,继续加密完善公共自行车网点,以充分发挥公共自行车灵活、便利的优势,服务短距离出行和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全年新增公共自行车标准网点200个以上,新增投用公共自行车5000辆以上。结合互联网创新模式,探索网约自行车建设等新形式,丰富城市公共自行车供给层次,逐步形成以政府租赁公共自行车为主体,其他形式自行车为辅助的多元化公共自行车系统。

    加强停车设施管理与建设

    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万个

    加强停车综合治理,规范停车秩序。完善停车场周边停车引导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公共停车场建成营业后,减少并逐步取消周边路内停车泊位,同时加强违法停车治理,保障公共停车场有效需求,提高公共停车场使用效率。加强停车设施建成后的使用监管,对未经批准、挪作他用的配建停车设施应限期整改、恢复停车功能。

    强化路面停车秩序管理,协调动静态交通关系。结合公共交通优先设施的资源分布,强化路面停车秩序管理,减少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按照“核心区禁止、干道严控、支小路兼顾”的原则,实现“还泊于路”、“还路于行”,逐步取消影响城市交通整体运行的、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内的、设置于城市主干道内的等现状路面停车。同时加强责任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严查违法停车行为,并通过教育学习、媒体曝光、群众监督等方式遏制路内违法停车现象。

    加强专用、公共停车场建设。完成后孙学校等公共停车场,加快小球训练中心增建地下公共停车场等项目建设,推进新江北中心小学等利用操场建设的公共停车场。进一步推广德培小学利用操场地下停车场优化学校接送交通组织的做法,完成孙马小学地下接送系统建设。针对医院、商场、学校和办公楼宇等停车紧缺单位,建设、挖掘、利用区域内临时停车资源。依托轨道交通外围站点,优化、整合、提升P+R停车资源与环境,促进个人机动化交通出行方式的公共交通化转变。盘活闲置用地,加大政策扶持,建设临时公共停车场。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万个以上(其中主城区2万个以上),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

    改善居住区停车难,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宜居和谐社区停车建设。继续发挥基层社区的能动性,促进停车资源区域平衡发展。在利用智能化停车设施改造老旧小区内部停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治理、“三改一拆”及闲置空地、学校操场地下空间利用、微循环交通、停车错时共享等手段推进停车难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创建无违停街道(社区)工作,稳步推进主城区旧住宅小区停车难整治的全覆盖工作。全市完成老旧小区停车位综合改造2000个以上,其中主城区范围不少于1500个。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加快交通管理智能化

    加快智能交通设施提升改造。新建一批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发布等基础设施,提高主要路段交通运行状况等信息的实时发布能力。推广违法停车的电子抓拍使用范围,进一步优化完善高德地图宁波版功能,完成主城区动态诱导屏与高德路况信息的融合应用,提升实施交通信息发布水平,提高市民交通路况信息获取的便利度。

    推动建立智慧交通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下,依托“宁波通”APP发布平台,整合所有的交通信息数据,建立宁波智慧交通管理大平台,突破传统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汇聚、交换与共享机制。

    推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交通应用。利用手机信息大数据开展宁波居民出行分析、公交客流分析和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接驳衔接客流分析。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期间,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优化交通运力安排和交通组织,监测实时活动人流,避免因为人流过于集中、数量过大而引发的突发事件和社会问题。

    加快交通管理智能化。立足行业管理实际需求,在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交通违法违章处理、证照发放、事故处理、宣传管理等各项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中。通过建立交通管理综合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警务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

    加快支付体系互联互通。整合、升级公共交通支付平台,以宁波市区为中心向各区县(市)覆盖,逐步实现全大市公共交通领域支付体系的互联互通和大交通行业的支付应用。结合现有公交优惠换乘的实践,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公交车和P+R停车场相互换乘优惠。

    提升主城中心效应,区别治堵、协调发展 

    在强化主城中心效应、重点治堵的基础上,拓宽城区重点治堵范围,区别治堵协调发展。

    一是实施差异化的停车供给策略。优化主城区停车泊位供应,扩大外围城区停车泊位供应,在外围轨道、公交枢纽和快速环线设置内层交通保护圈,引导小汽车外围截流换乘。同时引导客货分流,逐步推动外围货运停车场建设,有序规范货运车辆停车秩序,积极推动常洪货运停车关停,优化主城区交通运行环境。

    二是依托轨道服务,打造多层次的交通枢纽。依托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以站点为核心,加强接驳设施建设,打造多层次的交通枢纽。其中依托轨道鼓楼站,构筑轨道换乘枢纽,整合城区慢行交通网络,优化公交线路,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主体;依托轨道1号线北仑段的中河路站和长江路站,形成公交接驳为主的区域交通枢纽为核心;依托轨道1号线的东外环路站、高桥站、高桥西站和轨道2号线的清水浦、栎社新村站,形成P+R近郊接驳枢纽站,延伸轨道交通服务功能。

    三是加快放射快速路建设,巩固外围地区与主城区的快速联系。进一步完善、优化镇海、北仑、东钱湖地区、九龙湖-慈城地区、东部滨海新城地区等外围地区和主城区之间的联络通道。加快北外环东延(世纪大道-东外环)快速化改造,并开展其延伸至镇海老城方向的前期研究工作。

    助推宁波都市圈建设

    将治堵成果共享至县市、镇村

    完善城镇交通服务。结合“美丽集镇”创建,完善城镇交通服务,提升小城镇吸引力。加快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完善乡镇公交场站建设,引导农村客运班线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方式运营。积极支持重点村镇、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园、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同时规范货车通行、严禁客运车辆乱停乱靠、合理划定客运车辆停车点。

    加大城镇交通秩序整治。针对小城镇交通管理相对薄弱,交通出行品质较低的特点,通过加强整治提升城镇出行品质。严禁擅自增设平交道口、道路开口、占用或挖掘各类道路,消除街面“僵尸车”等侵占道路通行空间等行为,改善城镇道路交通功能。整治机动车非法运营和出租车拒载行为。加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重点整治车辆不按规定停放、车辆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车辆逆向行驶、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车辆违反规定载人、酒后驾驶机动车、无证驾驶机动车、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骑乘摩托车不按规定戴安全头盔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杜绝燃油助力车上路行驶。

    提升都市圈交通联系便利度。积极构筑由市域干线道路和市域城际铁路组成的“双快”交通网络,加强宁波都市圈交通联系,全面推进全域范围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运行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加快推进宁奉城际线建设,推动宁波至慈溪、杭州湾市域城际铁路建设,积极开展宁波至宁海、象山的市域轨道线的前期研究。

    今年治理城市交通治堵的主要目标

    数读:

    ■设施扩展——

    结合城市西扩、南延、北拓、东优的趋势和现状基础设施短板,新增公交专用道不少于10公里,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0条(含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推进世纪大道快速路、东外环快速化改造等快速路联网工程,全年新增道路里程26.3公里(含奉化),开工建设道路里程78.6公里(含奉化);全市新增专用停车位4万个以上(其中主城区2万个以上),主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完成2000个宜居和谐社区车位改造提升计划,其中,主城区1500个。

    ■运行优化——

    深化常规公交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既有轨 道交通运能,年内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56%以上,主城区公交分担率力争(不含步行)提高2~3个百分点;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从严治理“乱停、乱行、乱占”等交通乱象,确保重点区域、路段机动车守法率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85%以上。

    ■品质提升——

    全年主城区新增公共自行车标准网点不少于200个,新增投用公共自行车不少于5000辆。

    撰文 杨绪忠 张腾达

    图片由市治堵办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