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4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叫停奥数杯赛,只能算是“割茬韭菜”

    易其洋

    3月19日上午初试,21日突然宣布取消二试,希望杯奥数竞赛在杭州的“遭遇”,一下子在QQ家长群、微信朋友圈炸开了锅。希望杯是老牌的奥数杯赛,今年是小学第15届、初中第28届,全省共有8.3万名学生参加,杭州市区有1.1万名。本来各年级前四分之一的学生将在4月9日参加复试,取消二试将使约2600名学生受到影响(3月23日《钱江晚报》)。

    杭州突然取消希望杯二试,不是教育局下的命令,而是主办方自己的决定。一个背景是,去年12月,杭州市教育局召开媒体通气会,就“杯赛热”“培训热”等热点问题,重申11项禁令。目前看来,至少培训机构不能明目张胆地在公办中小学组织各类杯赛考试了。这次,对于希望杯初试,杭州媒体集中报道,质疑和批评之声很大。还有一个背景是,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在喊停或缩减杯赛。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对“野蛮生长”、几呈失控状态的中小学生课外培训、奥数比赛提出了严厉批评,市委书记韩正公开表态,“教育绝对不能为资本左右,决不能被资本绑架,如果培训机构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样的培训市场,党和政府要管,不管是我们失职”。之后,减负严令之下,在上海被称“四大杯赛”中的三个宣布停办或更名。这样的背景,无疑给杯赛的主办者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希望杯浙江组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与其被教育部门叫停,不如自己先停;知情人士则透露,取消杭州地区的二试,是为了让批评声“熄火”。

    按理说,奥数只是适合极少数孩子的一种数学能力训练。但现在,学习奥数几乎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喜欢的在学,不喜欢的也在学;学得懂的在学,学不懂的也在学。为啥会这样?杭州媒体的报道中,许多家长和老师将原因归结为民办初中比较单一的选拔方式。在目前“题海战术”“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下,小升初、中考,如果严格按照规定的考试范围而不是“超纲”出题,学校是很难挑出“尖子生”的。而增考奥数或者以杯赛成绩为依据,“掐尖”就简单方便得多。其实,不光是民办名校,一些公办名校招生时,一个心照不宣的高门槛也是“获奥数竞赛二等奖以上”(三等奖都没用)。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均衡的当下,名校的做法就是导向和指挥棒,家长们不得不“听从号令”,培训机构和杯赛主办方更是“积极配合”,乐得名利双收。

    名校的做法错了吗?就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来讲,当然错了。但我以为,板子不该只打在学校身上,至少应该理解学校的苦衷。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绑架”教育目的,凭借分数在高考中胜出,差不多是学生唯一的出路。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兴趣爱好、什么个性差异、什么全面发展,在分数面前,一文不值。或者说,与“硬邦邦”“亮堂堂”、一下子就能比出“高下”的分数相比,别的都是不可信甚至无用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禁止公办学校组织或参与杯赛,但管得了社会培训机构吗?管得了心急如焚的家长吗?整顿培训学校是必要的,叫停杯赛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学生终究逃不过在考场上凭分数比高下,整顿和叫停之后,该让学校和家长怎么做呢?“病灶”没能切除,甚至在不断恶化——笃信“分数才是硬道理”,我可以肯定,奥数杯赛之类死灰复燃或换个玩法就是难免的。

    关于中国教育改革,我比较认同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的观点,那就是,高中教育的全部导向是考大学,这必然影响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导向。改革高考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制度。而要改革高考制度,首先就得改革单靠分数选拔学生的评价标准,赋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权,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选拔体系。可叹可惜的是,由于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弄虚作假等问题频出,高校的自主招生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高考制度可谓中国教育问题的根之所在,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如果不能在此处“大胆而审慎地动刀”,像叫停杯赛、整顿培训机构、通报违规招生的中学,都只不过是在外围打转转,充其量只能算是“割茬韭菜”,连治标都谈不上。这么说,不是说“下面”就可以无所作为。顶层设计重要,地方探索同样重要。至少,应该对教育问题的严重性有个清醒认识,想方设法去解决它,而不是有意无意漠视甚至强化它。杭州媒体的这次“理性”报道,就值得点赞。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