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排练现场。(崔小明 摄) |
本报记者 崔小明 昨天,央视“群英汇”宁波专场录制持续了12个小时。百余名演职人员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小青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这些群众演员是自愿参加演出,平时排练全部利用业余时间,没有任何报酬。接受采访时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喜欢”“热爱”,因为艺术让生活美好。 昨天上午9时,100多人的团队井然有序地走进中央电视台,来到第7演播厅。虽然经过了反复训练,但央视导演标准严,要求高,演员的动作、表情、舞台站位都在不断地调整。 第一个节目是民俗表演《十里红妆》,28人的表演团队来自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大多数是四五十岁的人。虽然他们在一起已经合练了无数次,但在央视舞台上不免紧张。“舞台比较大,大家不要挤在一起,彼此拉开一点,这样更能体现‘十里红妆’的恢弘气势。”导演在不断地对节目进行调整。参加演出者每个人手上都有几斤重甚至十几斤重的道具,一天下来在舞台上奔来跑去十几个回合,再加上几十盏聚光灯齐集头上,很多人汗水已经湿了好几身,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演员高峰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觉得累,况且能在央视舞台上把宁波文化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再苦再累都值得。” 舞蹈《阿婶合唱团》去年拿过全国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20多人的舞蹈队中,成员年纪最大的已经63岁,10多个人超过50岁。这个节目一上场,就惊艳了全场。不仅演员动作整齐划一,而且整个舞蹈从头到尾自然流畅,浑然一体,具有很强的舞台张力。“不愧是精品,非常棒!”央视导演当场竖起了大拇指。演员董伟说,她30多岁,在舞蹈队里算年轻的,一段4分钟的舞蹈跳下来已经气喘吁吁,汗水淋淋,令她钦佩的是她妈妈辈的队友一点不输她。 宁波港的小品《在路上》由几个青年职工表演,为了让演出场景更逼真,他们模拟了宁波港码头的工作场景。为此,从宁波拉了一车道具到北京。唱越剧《十八相送》、甬剧《悠悠宁波情》的票友有的是民警,有的是城管队员,还有的是高校老师……他们对自己的节目非常自信。在与央视编导的沟通中,他们的一些建议意见得到了充分尊重和认可,央视编导连连称赞他们有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