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车间一角。(资料图) |
|
图为推介会现场。(郑添明 摄) |
|
宁波杭州湾新区众创园。(卓松磊 黄程 摄) |
本报讯(杭州湾报道组虞昌胜 记者黄程)造型阳刚、线条硬朗、动力强劲、空间舒适、配置高端……3月29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地产“巨无霸SUV”——Teramont途昂强势驾临,这款由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主推的大七座SUV,一上市便赢得广泛关注。 与途昂的强悍气场一样,作为它的诞生之地,宁波杭州湾新区近阶段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依旧强劲,1月—2月实现累计产值140.9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7.1%。在凌渡、明锐与途昂的有力助推下,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1月—2月份共生产汽车5万辆,完成工业产值87.8亿元,同比增长16%。未来,凭借途昂上市的强大士气,上汽大众宁波分公司预计会实现新一轮的增长。此外,上汽大众扩建项目车身车间和冲压车间已如火如荼地投入生产,整体项目预计将在今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 吉利汽车杭州湾生产基地也不甘落后,1月—2月汽车产销水涨船高,共生产汽车2.6万辆,完成工业产值17.9亿元。作为其产品“心脏”的研发制造企业,前两月,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配件有限公司也实现产值6.75亿,或许是动力总成研究院乔迁众创园新址的缘故,该公司竟实现134%的同比产值增长。 与此同时,总投资130亿元的吉利中高级乘用车项目的冲压车间、总装车间已完成场地清表,四大车间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基建,其中冲压车间计划于2018年8月份开始试生产。新区高端人才云集的大观园——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目前也已集聚5300余人研发队伍,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将集聚各类汽车研发人员8000人以上,届时,可实现年技术服务营业收入20亿元。 围绕大众与吉利两大中心,前两月,新区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稳中求进,8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在新区汽车产业好形势的影响下,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宁波有限公司更是实现了1291%的同比增长。 作为全国唯一以汽车研发为核心的小镇,拥有省内唯一、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汽车设计研发中心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智创小镇,自去年5月初正式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已通过全市评审,列入宁波市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目前,小镇正在全力申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相信不久的将来,汽车智创小镇将成为别具一格的省级特色小镇。 目前,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产值已占全省20%,是长三角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之一。2016年,汽车及周边产业产值达700亿元。预计到2019年,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实现年税收收入超1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新集聚中高级人才7000人。 五年内设立50亿元手机产业专项扶持资金 新区在深圳举行手机 暨智能终端产业推介会 本报讯(杭州湾报道组郑添明 记者黄程)不久前,宁波杭州湾新区在深圳举行手机暨智能终端产业推介会,向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龙头地区的行业协会、领军企业发出诚挚邀请,同时推介会还邀请到了深圳富友智能制造促进会、深圳智能穿戴行业协会、深圳宁波商会等机构的行业专家,共同谋划手机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未来,为新区布局智能终端的全新产业链把脉问诊。“新区已成为宁波市、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发展速度最快、体制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协会将发挥优势积极为新区推介优质项目和合作伙伴。”深圳智能穿戴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卫说。 杭州湾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新区将以打造国内一流开发区为目标,坚持国际化、智能化、都市化、协同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产业科技高端发达、城市生活智慧幸福、生态环境清新自然、合作交流面向全球的国际化滨海名城。深圳作为“手机之都”, 储备了一大批智能终端产业的人才和技术,将为我国手机和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指引方向,也将为新区培育发展智能经济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 “选择宁波杭州湾,就是选择未来!”推介会上,欣昌手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以在新区落户的真切感受,向与会的当地知名智能终端企业发出进军宁波杭州湾的创业号召。去年12月,落户不久的欣昌就完成了3000台数字式手机的订单业务,本月即可大规模投产的手机产业链也为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布局扬起了风帆。 在深圳招商推介期间,杭州湾新区招商人员一行走访了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东莞电子行业协会等,实地调研国内外手机产业发展情况,为新区承接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等咨询行业专家的建议意见。 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是新区今后着力要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去年,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智能经济已作为宁波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并为此专门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致力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宁波出台《“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领》《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专门制定扶持政策,计划在今后三年投入财政资金超100亿元用于扶持智能制造发展,同时新区还将配套五年内设立50亿元手机产业专项 扶持资金,用于引进手机产业及智能终端产业。 中信戴卡以智能化对标国际水准 本报记者 黄 程 杭州湾报道组 郑添明 作为新区智能化制造的标杆企业,一组数据能充分说明当前中信戴卡宁波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年产量有200多万件铝合金汽车轮毂,人均年生产量7000多件,处于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行列;1名工人可控制12台压铸机,实现行业内生产效率最大化;除一般物流配送岗位需要人工外,生产线全自动及半人工化程度达到95%…… 超高的智能化程度得益于工厂从项目设计伊始,就拿铝合金轮毂的关键工序“开刀”,全面实施机器换人。“有着30多年制造经验的中信戴卡深刻了解到要引领行业的产业升级,机器换人是必经之路。”企业总经理张艳新告诉记者,原本计划投资5.8亿元的生产线项目最终追加到6.6亿元,主要就是提升机器换人装备。如在低压铸造生产线上,过去两人操作一台设备,现在1个人可以看护12台设备;同时中信戴卡集成创新成果,在机加工环节,将原来的一台机床配一人,改为三台机床通过配备机械手、自动轨道组成一个生产单元,整个生产线共有14个单元全自动生产。如今,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车间,从熔炼、铸造、热处理、机加工再到涂装、铝合金轮毂制造全面实现机器换人,工人们只需站在“智能化”面板前轻点触屏,就可“看着”机器自动生产。 但看似一步到位、近乎完美的智能化改造并没有让企业管理者放弃更高追求的憧憬。张艳新表示,智能化工艺提升永无止境,企业现在人均7000件每年的生产效率,与国际一流同行相比仍有30%以上的差距。“去年企业在人员、技改投入不增的情况下,通过效率管理已将工厂产能提升至220万件,但对标国际优秀,今年的技改项目必须尽快上马!” 说起今年要技改的方向,张艳新介绍,通过对当前生产线的长期管理研究,发现装备生产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不仅要解决单纯的机器换人问题,更先进的做法是要“教会”机器自动化调整和纠错,让机器简单识别程序错误并智能化地解决操作问题,进一步解放工人双手。 与机器人智慧软件同步提升的是企业智能化管理,现如今工厂新一轮的信息化管理正加速推进,大到产品质量检查和设备故障监控,小到各车间指令传送,具备更高智慧的企业管理系统将植入车间每个角落。“在保证去年产量的基础上,今年争取提升产能效率5%以上,人员减少8至10%。”张艳新信心满满。 慈星: 用机器人“武装”中小企业进军智造 本报记者 黄 程 杭州湾报道组 杨 晶 “慈星机器人采用德国库卡、瑞士史陶比尔以及埃夫特等国内外最具性价比的机器人本体,在纺织服装、制鞋、3C、锂电池等行业提供一揽子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方案。”近日,记者走进宁波慈星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军如是介绍。 慈星机器人公司是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12年-2013年,公司决定将纺织行业自动化业务往一般工业自动化领域拓展延伸,引入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业务。为此,李立军带队组织考察了世界上几乎所有顶尖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和领先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从2013年开始,一些东部沿海传统制造企业,受“民工荒”的困扰和自身对提高效率的迫切需求,纷纷试图通过上马“机器换人”项目改变现状。2014年4月,慈星股份启动了工业机器人项目,并投资成立了宁波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因为之前作过历时一年多的机器人全球调查,李立军轻松地找来了全球顶尖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并与慈星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机器人应用市场的蛋糕巨大,规模近千亿元,就在慈星机器人公司开始营运不久,销售额几千万元,2015年销售额已有近亿元。工业机器人项目逐步走上正轨后,又开始了一个创新项目——“针织鞋服快速个性化定制云平台”项目。 通过流程再造、引进O2O电商系统及部分环节机器人化,将传统针织鞋服的生产和分销流程进行颠覆,并通过C2B和C2M的营运模式实现针织鞋服产业的去库存化,大大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看似专业的词汇,也许会在某一天,给大家带来全新的“特殊定制”的毛衫或飞织鞋。 “以针织毛衫为例,传统的模式是先让设计师设计出几个新款,然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量产。但是在产能过剩的大格局下,普遍遭遇库存积压严重的问题,这种传统生产模式亟待改革。”李立军带领技术创新团队正试图契合这种改革的需求,主动创新,以终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驱动上游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减少库存、快速响应。 为完善产业布局,近年来慈星股份陆续完成了对国内多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的战略投资,此外,还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与人体工程学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国内外顶尖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机构开展了深度战略合作。“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为慈星建立一个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小企业也能用得起机器人,用机器人带领它们走向智能制造。”李立军说。 高端平台 全生态服务 新区创业创新平台孕育智造种子 本报讯(记者黄程 杭州湾报道组卓松磊)5月份即将开园的复旦杭州湾科创园,是复旦大学在浙江省内唯一的孵化载体。眼下,园区专家团队正在严格筛选入园项目。据悉,科创园将专注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方向,建设和发展一个国内顶尖一流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和产业化基地。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彭军表示,研究院将通过三年时间,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国家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和创建新药创制和医疗器械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2个功能平台,服务于新区的企业和创业者。 “今年将实现5个以上项目科研成果产业化,已落地项目实现销售1个亿以上。”孙彭军告诉记者,研究院前期孵化的不少企业已经进入盈利阶段。其中,李梦雄博士研发的光学聚焦防抖控制芯片已经投入生产供应各手机厂商,宁波琻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估值已达上亿元。 虽说科创园目前还在进行公共服务空间的整体装修,但位于二楼的宁波星睿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却早已入驻办公,这家成立才4个月的企业,就已接到300万元比亚迪汽车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订单。星睿轩总经理尹成坤告诉记者,公司是新区第一家专业为客户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业务以汽车零部件机加工和塑料电子类注塑机取件等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为主。 在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通过平台孕育智造企业的故事也正在发生。走进试生产寿全斋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正对甘草进行加工,甘草经过清洗、湿润、切割、炒制,最终包装成品。“中成药设备投资3000万,上半年达产后年产量4000-5000吨,实现产值4至5亿元。”寿全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华东地区一流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寿全斋的产品将供应浙江各地。而在传统的生产之外,“互联网+”业务将成为公司拓展的重点。 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专业产业园,自建医疗器械团队对项目进行遴选,为创业团队提供急需的创业资金支持,并对团队提供技术、临床、注册审批等专业辅导。麟沣生物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高端医疗器械项目的创业孵化和产业化投资,麟沣每年的专利以30项的速度递增,成功转换产品超过80个,其中可销售产品15个,冷冻消融技术、椎体成形工具套件等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通过打造高端医疗产业集群,在2025年之前将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并培育3家以上上市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