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2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团化办学,有利于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凌 波

    随着海曙西片区的划入,海曙区学校数量大幅增加,怎样让城乡学校加速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呢?该区推出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具体来说,由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领衔,通过优质校+新校、城校+农校等形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区辐射的力度,让更多学生受益(3月24日《宁波日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城乡教育要协同发展,农村不能成为短板。这次海曙区推出集团化办学,最大一个亮点就是,由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领衔,通过优质名校和农村学校结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更多学生受益。

    如今,不少行政区划内既有城市也有乡村,镇乡、街道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凸显。矛盾聚集之下,均衡之路该怎么走?在笔者看来,采取优质名校带农村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展,使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是一条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以往,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帮扶,往往采用资金补助、选派优秀教师支教、农村教师到对口城区接受培训等形式,这种帮扶对改善当地办学硬件,或者提升部分班级教学水平有较大作用,但对提升整所农村学校教学水准力度不够。而像海曙区那样,通过委托管理式、多法人组合式、单一法人式、合作办学式、九年一贯制、同学段联盟和跨学段联盟等形式,组建教育集团,由过去单纯的支教与结对,过渡到先进管理制度、教育理念以及校园文化的输入,更容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而且,借助集团化办学,充分输出名校的管理机制和经验,扩大名校效应,也有利于做大名校这块“蛋糕”。可见,组建由城区名校和乡镇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是多赢之举。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差距较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要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就必须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通过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来一体解决。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即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应该说,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成员、乡镇学校等为成员组建教育集团,就是对国务院这一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当然,通过集团化办学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需要有关各方统一认识,站在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度看待这项工作。应摈弃“等靠要”思想,主动创造性地工作,尽早出台相关人事、教育教学、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同时,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下放管理权,赋予教育集团在人事方面更多的自主权,而各教育集团则应根据自身实际,从有利于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的角度创新办学形式。

    集团化办学,核心是盘活教师这块最重要的资源。应通过骨干教师流动、新任教师顶岗培养、学科基地建设、联校教研活动、特需教师配送等形式,鼓励骨干教师在教育集团内流动;改变不同学校“各自为政”的现状,打通原有教师编制、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干部任用等校际壁垒,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实现优质师资无障碍“走教”,就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开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