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捐献现场。(通讯员 王兆化 摄) |
本报讯(实习生袁朝丹 记者陈敏 通讯员王兆化)“当工作人员拿走我所捐造血干细胞的那一刻,我衷心祝福患者能重获新生。”27日上午,消防员吕震在省中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308毫升,将生的希望传递给远在湖南的一位31岁患者。 据介绍,吕震是北仑区第13例、宁波市第63例、浙江省第342例、全国第636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留着平头,戴着眼镜,今年28岁的吕震现在是中海浙江宁波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的一名消防员。早在2014年,在江苏盐城老家休假的吕震看到街边的流动献血车,便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去年7月底,吕震接到一通来自北仑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湖南一名男性血液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我一听到匹配成功,能救人一命,真的很高兴。”吕震说。 好事多磨,去年9月初,吕震按要求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结果显示肝功能转氨酶高,不符合捐献条件。一腔热血的吕震傻了眼。为此,有小酌习惯的吕震对自己下了死命令:戒酒。5个月后,吕震通过了体检。 “我是一名消防员,救人如救火,早点捐献就能早点帮别人重塑健康。”一想到即将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时,吕震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准备工作,吕震终于进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程序。3月23日,他在北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赶赴杭州省中医院。为了促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从那天起,吕震要进行每日2次、连续4天的动员剂注射。 27日上午8时30分到11时40分,吕震总共捐献了308毫升造血干细胞,这些宝贵的“生命种子”随即被送往湖南。 昨日,这位湖南的受助者已经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手术。 为了不耽误工作,吕震没有在家中休养,昨天已经返回单位上班。他说:“我当过兵,现在又做消防员,奉献牺牲在所不辞,何况捐这点能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对我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对于病人却不同,那是等着救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