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院里的电梯

    颜文祥

    这些年,人们都喜欢用一个词,叫“岁月静好”。确实,健康平安太重要了。前不久,我母亲生病动手术,住进了市人民医院,一有空我就到医院去陪母亲。母亲住在住院部八楼,每次去,我都要坐电梯。在等坐的过程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感觉这医院电梯里上演的一幕幕,真是一幅幅人间百态图,充满悲和喜。

    小医院通常是没有电梯的,没有电梯的医院,只能叫卫生院。我所在的县城,不论规模还是医疗水准,市人民医院一直是“老大”。人民医院每天有数部电梯上下运行,单单住院大楼,就有八部电梯,其中四部供病人、病人家属朋友乘坐,其余几部则属于专用电梯。

    曾有朋友说,所谓幸福,就是牢里没亲人,家里没病人,圈里没小人。话糙理不糙——如果坐过医院电梯,你对这句话就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医院的电梯总是很忙,不论是门诊楼还是住院部,上上下下,总聚着许多人。特别是住院部的电梯,每当饭点前后,真是拥挤不堪。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像其他人一样,站在电梯门口,抬头凝望着跳动的指示灯,一旦指示灯亮在某一个楼层,我心里那个急啊,骤然生出一份莫名的焦虑。个别人还会向前一步,再去按揿一把开关。有时电梯很“任性”,几部电梯同上同下,这时等待的人群中就会发出阵阵抱怨声,责怪医院的电梯设置一点也不讲科学。但是一旦电梯“驾到”,所有的抱怨声便烟消云散。有一些急性子,不等电梯门完全打开,不等电梯里的人出来,就飞身挤了进去。其实我知道,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电梯一定会带你到想去的楼层,只是因为楼上住着自己生病的亲人,从而让这个短暂的等待显得有点漫长。

    一般来说,坐电梯的人不是病人就是与病人有关的人。病人很好辨认,医院专门为他们做了个记载着病人信息的手环,套在手腕上。病人的家属一般单独出行,饭点的时候乘坐较多,其他时间太多在病房里陪着病人。与病人有关的人分两种,一种至亲,空着手,或拿个脸盆热水瓶,一般已来过几次;如果提着水果篮或营养保健品的,一般是第一次来;若提着鸡蛋、火腿之类农副产品的,多半来自农村。另一种则是朋友或同事,他们手里或捧一束鲜花,或拎几份礼品。较难辨别的是那些操外地口音的,太多空着手,而且成群结队,我估计是病人的老乡。但不管何种人,他们上去的时候,太多脸色凝重,基本上一言不发,即使有讲话的,大多也是窃窃私语。而坐电梯下来时,多半神情轻松,脸上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当然,上上下下的人流中,也有个别神采飞扬的,满脸的喜色,那肯定到3楼去或从3楼下来的,因为3楼是产科病区。我心里一直有个纳闷:产科病区这名儿取得真不科学,生孩子的地方能叫病区吗?

    医院的电梯坐得多了,还发现一个现象:一楼电梯门口总是站满了人,而从电梯下来的人明显比上去的要少。稍一思忖,便也理解了。一楼是起点,从2楼到12楼都是终点。医院根据病种设立了不同病区,比如我母亲大脑生了一个囊肿,住在八楼的脑外科病区,而那些癌症患者,病情较重,就住到了最高的十二楼。大家起点相同,目的地(病种)不同,半途中自然就有了分流,也就是说,越往上走,乘坐电梯的人就越少。住在同一个病区的病人,不论富与贫,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家住一样的病房,接受同一位医生的诊治,甚至吃同样的药。所不同的是,由于个体差异,身体的恢复状况不一,这就决定了他们出院的早与晚。

    母亲出院那天,我陪她坐电梯下来,她的脸色是喜悦的。半途中,又遇上了一位出院的产妇,抱着孩子,更是一脸的阳光灿烂。走出电梯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每一位乘坐医院电梯的人,在最后一趟下来的时候,心里一定是高兴的,因为那意味着他或他的亲人已经康复了。当然,我知道也有一些病重不治的,他们走的是对面的专用电梯。

    医院里的电梯,是一个生命的舞台。新生儿经过它后开始了漫漫人生,而最终一动不动躺着从电梯里出来的人,漫漫人生从此画上了句号。医院里的电梯,有生的开始,也有死的结束。医院里的电梯总是很忙,总有很多人,或喜或悲地上上下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