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象山人”颁奖晚会 |
|
“斑斓海岸”文明示范线 (沈颖俊 摄) |
|
乡村好媳妇孝善大餐 (金旭 摄) |
|
花 海 (陈洪杰 摄) |
|
新农村新气象 (李忠 摄) |
|
田园定塘 (陈洪杰 摄) |
本版撰文 陈朝霞 象山记者站 俞莉 陈光曙 图片提供 象山县文明办 近日,象山县涂茨镇黄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传出欢快的笑声,一场“孝在心、善在行”黄沙好媳妇孝善行活动,让20余位巧手好媳妇从象山、宁波、上海等地专程赶回村里,为村里老人烹制了一顿丰盛可口的佳肴。这让老人们感觉“像过年一样开心”,也让村党支书直言“妇女在传承孝善文化、构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行动对聚智汇力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象山乡村,这样的孝亲敬老活动司空见惯。近年来,象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革旧习育新风,以先进文化引领浸润农民心灵,乡村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革旧育新 “最美”榜样引领新风尚 象山是渔乡,村风民风淳朴,爱交友、重情义、豪爽大方,却出现因为“人情债”只能“家里烧柴灶,出门充大佬”的现象;广大农村长久以来形成的某些习俗,如最常见的婚丧习俗,有时大摆宴席、铺张浪费,甚至是礼炮锣鼓不间断、在公共场所设灵堂吹打乐器,既扰民,又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礼”而无“理”。 2015年11月,象山开展了关于人情风的网络“微调查”,12万余人次的参与网民中,91.6%的网民认为婚丧喜庆事宜的礼金太高、排场太大、档次太高、负担太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简办婚丧喜庆事宜已经成为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呼声。 2016年4月,象山正式实行“二倡导二禁止一规范”(倡导婚丧事简办,倡导不送、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鸣放电子礼炮和纸礼炮等扰民行为,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动,规范整治婚丧用品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婚丧礼俗整治工作。截至当年年底,象山操办婚丧事宜执行新规率为99.67%。与整治前同期相比,宴请人数、停柩时间、花圈数量以及迎新、送葬车辆均大幅下降,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出现了许多符合当地村情、民情的创新做法,比如西周镇出台了以“规范菜单常态化、规范人情常态化、规范治丧常态化”为主要内容的“新三规”,根据四季菜品的不同出台了春、夏、秋、冬“四季菜单”。新桥镇创新推广“二类菜单”“三个自给”“四个一律”的“二三四”简办模式,统一礼金上限和酒席规格。 破了旧,就得立新。2016年5月,象山在广大农村推行村民“诚信指数”考评机制,把“诚信指数”细化为个人品德、配合发展、维护平安、民主管理等5方面19项内容,其年度得分结果与村民权益直接挂钩,和评选信用镇、信用村和诚信文明家庭结合起来,并给予涉农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政策优惠,享受农村信用社最高25%的基准利率降幅。 涂茨镇旭拱岙村试点“诚信指数”考评后,村风民风让人刮目相看。村党支部书记葛聪敏非常感慨地表示:“‘诚信指数’考评明确了村民的责任和义务,如今村民更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争做合格村民,村里‘文明指数’和村民‘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 有堵有疏,更树立“最美”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乡村道德文明风尚,奏出乡村文明乐章。去年,象山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评出85户“最美家庭”,他们有“孝老爱亲”家庭、“敬业爱岗”家庭、“教子有方”家庭、“品质生活”家庭、“热心公益”家庭;评出20名“最美文明驾驶人”。同时,开展“最美庭院”创建评选,以庭院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为标准,评选出54户“最美庭院”。 文化引领 精神家园“润物细无声” 象山作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每年划拨200万元及活动补助金,把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等项目中,确保文化礼堂建得起、转得动。如今,象山的153家、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农村文化礼堂“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它所孕育的礼堂文化,如春风拂面,滋养着村民的心灵,已成为乡村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已成为象山浓郁渔乡风情的展台。作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保护实验区,象山在石浦、鹤浦等重点渔业乡镇打造“渔俗”文化礼堂,依托“渔字号”资源,搜集、整理和利用船模、渔具等渔乡生活生产用具,使之成为传播象山海洋渔文化的前沿阵地;在被誉为“活态”的石浦东门渔村渔文化博物馆设立综合性渔文化传习基地,依托“渔俗、制盐”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传习基地,实现“活态传承”;在大徐杉木洋村,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晒盐技艺”,建立“盐文化展厅”和“忆盐阁”文化长廊;在昌国卫、涂茨钱仓村等地,则依托象山作为重要的沿海抗倭基地,建设“海防”文化礼堂,传承抗倭精神。 文化礼堂还是象山传承好家风家训的平台。走进象山任何一个乡村文化礼堂,精心布置的家风家训展示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文化礼堂除了布置“渔家风情馆”,还建有“家风村史馆”,不仅精心制作版面展示每家每户的家风家训,还利用电动幕布展现120余首反映西沪港风景及百姓生产、生活的“西沪棹歌”等;在东陈乡樟岙村文化礼堂,廉政文化成为家风馆内的特色展示,500幅廉政剪纸或褒扬或鞭笞,或含蓄或直白,凸显教育警示功能,让人耳目一新。 文化礼堂也是象山乡村开展政治学习、科技培训、文化娱乐、传播精神文明的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舞台。今年春节期间,高塘岛乡孝贤湾村在文化礼堂给60周岁生日的老人提早送礼物,弘扬孝贤文化;晓塘乡月楼村举办“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展示慈善孝亲、和睦相处的新气象和新风尚;泗洲头镇横埕村国学讲堂举行“传家训,树家风”活动,让后辈接受精神洗礼……文化礼堂内,举办民俗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展演、开辟文化道德讲堂……一年四季有活动,文化礼堂已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如今在象山乡村活跃着630支农村文体队伍,组建了144支镇乡(街道)级基础服务团队和5880支村级自治服务团队,让乡村劲吹“文明风”。 连线成片 “文明示范线”风景靓丽 去年,象山县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名单,象山县茅洋乡、象山县定塘镇获评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在打造乡村美景的同时,象山加大了“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去年9月,“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开线,依托西沪港独特的海洋、生态、文化资源,打造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文明示范线创建集文化、文明、生态、产业、旅游于一体,为此,象山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农办、规划、旅游、文化等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三级联动、多方互动的协同建设机制,将该线打造成环境干净的洁美线、绿色环保的生态线、文化繁荣的特色线、乡风文明的引领线、宜居宜业的富裕线、管理民主的样板线。 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积极打造“斑斓西沪”全域交通网格,构建以沿海自行车道和山区古道为两条主线,贯穿东部“逸生活”区、中部“绿生产”区和西部“原生态”区的“两线三区”格局。同时挖掘家风家训、推广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文化、建设文化礼堂、提升产业文化。建成塔头旺村文化礼堂、高泥村军港遗址、竹编非遗馆和走书工作室等,挖掘细化了宋康王避难史、“大高泥小上海”等民间故事和传说;成功注册“斑斓西沪”“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8大类商标,精心设计产品外包装,打造本土品牌,促进村民共同致富。 在大力推进“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同时,象山把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中全面开展县级文明精品示范线建设。定塘镇依托毗邻象山影视城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着力打造集摄影、观光、地方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娱乐休闲空间路线。泗洲头镇通过打造休闲园林型、革新提升型、现代社区型、规范整治型等四型村庄,建成十里“樱花风情长廊”和十里“山海风情长廊”,实现景美、溪美、村美。茅洋乡围绕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乡风“三个美丽”,打造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山水风情小镇。 “斑斓西沪”已和“田园定塘”“风情茅洋”“山海泗洲头”等一道,成为象山这片交织着千年渔家风情和梦幻田园特色土地上的靓丽风景线,多姿多彩的乡村美景和文明新风交相辉映,推动着乡村“美丽度”、农民幸福感的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