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共收到大会发言材料45份,12位委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33份发言材料作书面交流。这些富有见地的意见建议都是政协委员在深入调研、充分探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倾注了委员们的辛勤劳动,凝聚着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体现了委员们牢记使命、心怀大局、情系百姓、尽责有为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担当。本报摘要刊发12位委员发言以飨读者。 聚焦民生建言献策 聚力建设“名城名都” ——市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王伟霞委员代表民革宁波市委会建议 加快发展宁波绿色都市农业 现象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6年,全市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3万元,居全省第一;宁波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评价得分77.83分,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当前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以及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 对策 合理配置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把重点园区做强;发展特色精品,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农业功能,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养胃、养眼、养心、养肺、养脑”的“五养”农业;培育发展动能,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潜能。 汪琳委员代表民盟宁波市委会建议 打造优质特色小镇 现象 目前全省公布了两批特色小镇和10个示范小镇名单,宁波共有7个小镇和1个示范小镇入选,有些正在申报第三批特色小镇。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特色小镇谋划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优质的创建“榜样”,充分挖掘、用好小镇特色优势有待加强,城市的“输血”支持不够,“政府搭台”与“企业唱戏”良性互动未有效形成等。 对策 打造优质特色小镇,要集中力量创建示范“样本”,对首批入围名单的示范小镇,要加快项目建设、优化机制、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大事”;要用足宁波优势,从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文化创意等几个方面挖掘特色小镇主题,丰富特色内涵;要明确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与作用,发动本地优秀民企、吸引符合产业导向的外地知名企业来建设小镇;要利用都市区建设给特色小镇“给养”,吸引周边城市的高端要素向宁波集聚;要区分“高矮胖瘦”进行评估考核,完善特色小镇创建责任单位的考核机制。 李湘虹委员代表民建宁波市委会建议 打响宁波智能制造品牌 现象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市实现“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变的根本路径。随着我市“两化融合”“机器换人”等工作的持续推进,智能制造有序铺开,为企业带来明显效益,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包括智能制造层次有待提升,企业高端智能装备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亟待有效解决;集聚效应不太强,未能向配套产业链企业有效延伸;人才蓄留成效有待提升等。 对策 打响宁波智能制造品牌,应以传统优势产业为突破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建立多方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应以关键零部件为主攻方向,追踪最先进的新兴制造业技术成果,形成产业集聚,使宁波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应以“宁波帮”为合作伙伴做好智能制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定期举办海内外宁波籍科技专家大会,着重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何丽波委员代表民进宁波市委会建议 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现象 “全面二孩”背景之下,我市新增人口数预计会出现较大增长,学前教育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是幼儿园数量不足将引发“入园难”,据专家预估,我市今后三年内新增20%左右的学前教育入园名额。其次是幼儿“就近入园”需求更加难以满足,区域人口增长与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之间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在幼儿人数猛增、生育幼儿教师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幼儿教师紧缺现象将更加严重。四是重重困境之下,很可能使得无证幼儿园借机出现,幼教安全和质量难以保证。 对策 建议卫计、教育等各相关部门合力,对幼儿入园千人指标重新进行测算和调整,及早统筹谋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从城市规划、幼教编制、教育经费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满足广大适龄幼儿入园需求;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支持有实力、员工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兴办带有福利性质的职工幼儿园,科学控制高端幼儿园发展;采取有效举措,培养引进并重,保障教师队伍供给。 徐翔委员代表农工党宁波市委会建议 建设健康宁波 共享美好生活 现象 近年来,宁波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健康理念已逐渐深入,人群健康水平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但仍存在“三大”不利因素制约着健康宁波建设。一是生活方式欠健康,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比较普遍,随之而来的慢性病、精神类疾病患者持续增多。二是生活环境有隐患,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污、机动车的排放、食品输入性风险、垃圾焚烧等因素影响相互交织。三是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健康养老服务和产品等相对短缺,健康产业小而散。 对策 加快健康宁波建设,首先要转变工作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出台健康宁波规划纲要,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其次要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引导群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生活。三要改善生活环境,通过加快立法、加强监督、综合治理等营造健康氛围。四是改革服务供给,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休闲、智慧健康等产业发展为重点,将健康产业打造成宁波的重要产业。 方巨成委员代表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建议 打造独具魅力的 国际港口名城 现象 城市品质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过去几年,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块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城市环境品质的发展质量不高,提升速度略显滞后,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中心城区在城市水环境和公共空间的建设、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虽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基础,但缺乏对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的有效表达。 对策 加快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作,需要加大城建统筹力度,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统筹,以及全市上下建设一体化的统筹等,推进城市协调有序发展;需要发挥城市设计作用,树立城市设计战略地位,挖掘凸显城市特色,真正塑造宁波独一无二与印象深刻的城市特质;需要把握重点亮点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双提升;需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持高品质城市面貌,让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强。 施惠祥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建议 深化宁波家电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象 目前宁波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构建“3511”产业体系,家电作为宁波传统优势产业,也被列入其中。但是我市家电产业“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比较明显,企业规模小,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品牌档次低,中低端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能力差,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产业低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程度不足。 对策 加快建立以创新为引领的供给体系,通过成立市级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建设一批行业领先、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智能家电特色小镇等,着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打造以品牌为依托的会展论坛,谋划宁波家电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着力提升区域知名度;加快构建以减负为重点的制度环境,着力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供需平衡机制,大力发展“电商换市”,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着力拓展市场空间。 毛磊委员代表市工商联建议 推进“中国制造2025” 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现象 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为我市抢占智能经济发展新高地、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以下四个问题亟待引起关注和重视:一是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工厂智能化程度不高,信息基础设施亟待优化;二是工匠精神弘扬不够,过分强调以产值、规模、速度论英雄,催生了一批忽上忽下的“呼啦圈企业”;三是企业动力有待激发,存在企业不想投、不敢投、不能投的问题;四是公共服务亟待改进,政策资源分散化、碎片化,难以精准聚焦。 对策 要抢得“智能经济”发展先机,必须着力固本强基,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提升承接能力;必须再造制造文化,把追求卓越、崇尚质量作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制造型服务的风向标,正确引领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必须优化服务保障,加强精准服务、优化资金供给、强化人才保障,切实激发企业动能。 徐谷城委员代表市政协人资环和城建委建议 强化建设 提升品质 铸就“双城” 现象 城市让经济更繁荣、文化更丰富、生活更美好。但是宁波中心城区规模不大、品质不高,集聚、辐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培育不快,吸纳、集聚产业能力较弱。城市供给不足,导致了传统的县域经济向现代的都市经济转型缓慢,宁波的经济发展动能仍处于瓶颈期。 对策 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首先要以城市建设支撑发展,加大新城、新区建设,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把城市供给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文化进步的引擎,以城市供给拉动发展。其次要以港口名城规划城市,既要有世界大港的气度,也要有百年名城的远景,更要有国际城市的品质,同时重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充分展示、守护宁波特色。第三要以城市道路构画骨架,着力规划建设打通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加密城市支路,以公交走廊紧凑城市,为市民居住、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陈利权委员代表市政协文史委建议 传承弘扬阳明思想任重道远 现象 阳明思想已经成为与当代中国发展高度融合的治国理念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和底气。作为王阳明的家乡,宁波近年来修复了王阳明故居,设置了基本的陈列,举办了研讨会,出版了学术专著,建立了“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创作了文学(影视)作品。但遗憾的是,阳明心学思想仍未真正进入百姓心窝。在挖掘研究、弘扬传承阳明思想方面,宁波应该、更可以有所作为。 对策 传承弘扬阳明思想,应尽快成立宁波市阳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抓紧制定至2020年的阳明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应建立学术机构,争取现设在浙江大学的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落户宁波;应扩大社会参与面,吸纳社会资金多方参与我市王阳明文化建设;应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阳明文化圣城和特色小镇;应加强宣传推广,塑造阳明文化城市形象。 何耀光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别建议 加快提升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 现象 宁波是我国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以城市地域经济优势带动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宁波城市综合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目标方向。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制定“行动纲要”,实施“九大行动”,推动我市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背后仍有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港口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对外开放制高点抢占不够、城市国际品质彰显不够、城市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等。这些问题极大阻碍了宁波打造国际化“名城”“名都”目标的实现。 对策 坚持城市国际化目标引领,全面打造临港经济圈,不断夯实城市经济基础;促进优势开放平台发展,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聚,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和技术;加快国际街区建设,深挖文化创意、时尚休闲、现代消费、金融科技等亮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挖国际城市文化底蕴,着力塑造历史文化领域的国际化“名城”、“名都”新形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形成宁波国际化发展的新动能,努力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 潘建亮委员代表共青团界别建议 加快建设志愿服务之城 现象 作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志愿服务之城的创建必将为建设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和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添砖加瓦。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宁波已有注册志愿者94万,占当时常住人口数11.94%,成立了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29500多个。此外,“四位一体”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全国最早一个关于志愿服务工作地方性条例的制定、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的举行等,都为宁波志愿服务之城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对策 加快建设志愿服务之城,需要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植入社会治理核心;需要推进志愿服务岗位化实施,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需要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运作,整合社会各方资源;需要推进志愿服务法制化进程,实现工作保障;需要推进志愿服务便捷化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需要推进志愿服务国际化建设,促进国际交流,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独特韵味、独特优势的国际化志愿城市。 (本报记者 董小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