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08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民生的“宁波答卷”

——民生实事工程五年综述

    本报记者 易鹤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的“获得感”检验着民生改善的含金量。

    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环境改善、交通出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教育惠民、文化体育、公共安全、养老服务等领域共计220件民生实事,交出了一份厚重温暖的“民生答卷”。

    天变蓝水变净

    靓丽宁波醉人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把民生实事工程,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过去五年,改善人居环境成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来,宁波频挥重拳“治霾治气”,全市建成“禁燃区”1083平方公里,完成1854家污染企业的整治提升,去年宁波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7%;

    五年来,宁波强势攻坚“五水共治”,治理“垃圾河”“黑臭河”480条,中心城区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45.1万吨/日,实现7933条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五年来,宁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步履铿锵:铁路宁波站成为南北大通道重要节点,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运送乘客超1.5亿人次,11条绕城高速连接线全部建成,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56条,投入公共自行车3.6万余辆……

    翻阅五年来的民生实事工程清单,除了“治霾治气”“五水共治”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外,“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美丽乡村”同样件件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乡村实现美丽蝶变,中山路焕然一新,三江六岸霓虹闪烁,一个个背街小巷、城中村、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75%……品质宁波,呼之欲出。

    补短板优供给

    幸福宁波底色浓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推进民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市委、市政府将实事工程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有力杠杆”,步步创新散发着民本温度。

    前不久,在“宁波云医院”平台上完成注册的雷磊赶到了“云医院”线下实体医院,通过糖尿病的化验首诊,雷磊获得了一份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今后的治疗中,他可通过视频和处在云医院端的医生进行互动交流,完成“互联网+医疗”的O2O新体验。

    雷磊享受到的医疗便利是宁波智慧健康服务项目的成果。作为民生实事之一,2014年宁波在全国率先启动的“云医院”,让老百姓足不出户看病变得触手可及。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五年间,宁波持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直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宁波深化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改革,积极探索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宁波方案。着眼于推进各阶段教育服务实现更高水平均衡发展,宁波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与教育部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顺利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同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惠民服务风生水起。

    促公平保安全

    和谐宁波暖意融

    去年末,我市首家专业化医养结合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鄞州区白鹤街道开门迎客,老年餐厅、健康理疗室、洗衣房、阅览室、舞蹈排练室等一应俱全,成为宁波承接全国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样板。

    回应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问题的关切,经过五年努力,各级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已覆盖全市90%的社区和84%的建制村。本地户籍人口参保率从82%提高到93.6%,全市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从112万人增加到169万人。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平安和谐环境的期望也“水涨船高”。

    五年来,宁波始终把安全作为最大民生,在全国率先实施“两网五体系”食药安全监管制度,五年共检测食品26.6万批次,药品1.25万批次,建成肉蔬追溯子系统200个,75%的城区农贸市场建成质量追溯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

    实施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中小学幼儿园食堂A、B等级达标率近89%。

    实施全员安全生产培训,550余万人次接受培训。

    ……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宁波正在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为百姓敲开幸福之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