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践创新 不忘初心

——我市关工委探索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新路径纪实

“五老”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
慈溪市关工委农业科教工作室传授植物花卉种植知识
镇海区“五老”在蛟川街道临江社区教孩子书法

    “故意伤害罪,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遇到同学间起纷争应如何应对?”……在观摩“少年模拟法庭”对“校园伤害案”的现场“审判”后,广德小学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题、谈感想。

    这是海曙区关工委“旗”下的银发护苗工作室和海曙区人民法院在刚过去的3月送法制教育进校园的生动一幕。

    随着青少年成长需求的多样化,我市关工委发扬务实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联谊化组合、社团化管理、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新模式。

    就在去年9月,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宁波考察时指出,“四化型”创新模式,是新时期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是教育服务青少年的创新之举,为全国各级关工委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榜样。

    那么,我市关工委是如何探索走出了这条新路?这个模式的活力又在哪?日前,记者进行了专题采访。今天,一起来听听这个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王 佳 通讯员 李 平

    照片提供 市关工委

    “四化型”创新模式试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青少年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各界对关工委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期待。

    “前几年,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关工委的工作确实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说到问题,我市关工委没有回避,坦陈当时发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五老”骨干队伍高龄化,工作资源“单一化”,工作方式“趋行政化”。“队伍建设遇到了组织发动难、作用发挥难的瓶颈,有些地方还常常因经费不足、渠道狭窄,使得在为青少年提供更好服务上心有余、力不足。”

    面对问题,我市关工委意识到,工作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以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破解难点。

    “破题之路”始于2013年海曙。具有强烈改革创新意识的海曙区关工委先在加强和改进“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管理上运用“志趣相同、专业相近”的新理念,建立银发志愿者工作室。

    随着“五老”骨干队伍的不断壮大、各项工作的不断拓展,迫切需要一个总揽、协调、管理、服务的组织来凝聚力量、推进工作。市关工委与海曙区关工委共同研究深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案,从体制机制上求创新、求突破。不久,经海曙区民政局批准,成立“海曙区关心下一代银发志愿者协会”,将各工作室纳入协会,以社会公益组织性质建立由区关工委为主管单位的社会团体,形成了“关工委+协会+工作室”的工作体制和机制。

    经过3年的探索、运作和培育,海曙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组合联谊化、管理社团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专业化的新路子。

    2015年12月,市关工委在海曙区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这一创新模式,先后组织专题学习、开展主题讨论,凝聚改革共识。目前,慈溪、鄞州、江北、镇海等地关工委建立了“四化型”模式,同时,结合自身特色,拓展青少年服务领域。

    “四化型”模式具体做法

    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路上,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同行,是一件幸福的事。

    鄞州区姜山镇关工委,吸纳从教育战线新退休的“五老”志愿者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其间创建“时雨”品牌,约定将每年5月10日定为“时雨”爱心捐款日,去年共筹集善款3.5万元,用于帮困助学;与镇中心小学北校区创办“时雨驿站”,“五老”志愿者轮流管理,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作业辅导、学生答疑等,填补部分学生放学后的真空时间。

    海曙区银发育苗工作室,汇聚了20多位从事德育、历史、心理健康等教育的老教师和社会上有教育特长的爱心人士,专门为银发志愿者和青少年编写宣讲教材。

    “遵循‘联谊化’原则,由志趣相同、专业相近的老同志组建团队,从组织上保证每个团队都能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行队伍联谊化组合时,各地关工委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重视工作团队的带头人培养,通过组织推荐、上门求贤等方法,积极挖掘、物色一批有热心爱心、有组织能力、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担任工作团队负责人。由团队带头人利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人脉资源和人格魅力,按照志趣相同、专业相近的要求,选好人、组好队。

    在海曙,目前已组建了银发护航、护苗、育苗、心理指导、红烛爱心、特殊教育、净网、才艺、非遗文化传承等9个工作室;在慈溪,也有了育苗宣讲、普法关爱、校外教育、健康与营养、农业科教、净网、红烛关爱、净化网络、情感沟通等8个工作团队。

    团队组建了,运行是关键。管理社团化是我市关工委改革创新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以社会公益组织性质建立由区县(市)关工委为主管单位的社会团体,将“五老”骨干队伍实行社团和会员制管理。由协会按章程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按章程履行义务、开展活动,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工作格局。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调动了“五老”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海曙区银发妈妈心理指导工作室在去年推出的“新宁波丽人成长”公益培育项目,受到了女生和家人的欢迎。“这与项目化运作密不可分。”该工作室负责人邵莉说,平日,他们在进行心理指导时,不少父母提到教养女儿的困惑,而女性在未来“治家”中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女性的很多素养需要从小培塑。于是,他们萌生了推行该项目的设想。

    “前期进行了半年多调查,之后从申请立项、审核到申报成功,经过了好几关,期间,海曙区关工委还邀请了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提出了‘先行试点’等建议。”邵莉说。

    这种避免了随意性,让服务更精准、运作更规范、成效有保障的项目化运作方式,在我市关工委的日常工作中正成为一种常态。“就是要抓住青少年成长成才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选定购买和创投项目。”

    3年多来,海曙区已实施青少年关爱项目49个,获得项目资金47.11万元。慈溪、江北关工委在去年成立协会后,就参与区内和市级的公益项目创投,分别已认领了6个和4个特色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需求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多专业化的服务,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四化”中的“服务专业化”应运而生。一批专业相近的骨干人士组成专业团队,也为服务专业化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

    目前,全市已推进改革创新的区县(市)关工委,初步形成了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困难青少年帮困解难、失足失范青少年帮教、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特殊中小学生的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文化环境优化、贫困青少年和外来民工子女的艺术援教等服务系统。

    创新焕发关工委工作活力

    今年读小学4年级的欧泽野和小伙伴们对去年的暑假生活依然念念不忘,“我们跟随民间竹篾匠老艺人张启安,学如何用竹篾编鱼篓,这可是我们象山渔民捉鱼的必备工具之一。”

    给孩子们免费提供这项课程的,是当地的“假日学校”。由我市各级关工委举办的“假日学校”,始于1999年,仅去年就开办1232所,接收了8万余名青少年。

    “假日学校”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文化课作业辅导、孝德教育,也有书画、音舞、运动、摄影等兴趣培养;既有征文、演讲、参观等体验项目,也有巡逻、调查、访问等上岗实践……“假日学校”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欢迎。

    承担“假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任务的,除了大学生、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在职教师等热心人士,“五老”是最核心的力量。每年暑期未到,“五老”骨干以及团队就主动与“假日学校”对接,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宁波现有5万多位“五老”骨干活跃在“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引导、帮扶一线,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仅关爱帮扶这一领域,全市有关爱工作团(组)738个,成员6141人;校外辅导员1930人;网吧义务监督员1062人。

    我市青少年服务教育阵地呈现出的勃勃生机,与“五老”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五老”精神的有力支撑分不开。而这些年,我市关工委对“四化型”发展模式的探索,也为“五老”贡献力量、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校外教育阵地,采用工作项目化实施后,‘碎片化’的教育活动,整合成了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镇海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他们已组织了“五老”骨干和志愿者正在对校外教育阵地进行课程化打造,让阵地中的图书室、俱乐部、少年之家都成为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该项目被列入“镇海区第四届公益创投项目”,已被镇海区慈善总会认领。

    “我们退休后又有了新的组织,结交了新的友谊,感受到了集体的关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啊。”海曙区银发护苗工作室的志愿者们感叹。

    该工作室的16名成员都被海曙区法院聘为公益代理人和社会观护员,至今已成功参与区公安局、检察院提审和法院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60多起,同时协理海曙区法院建立未成年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基地2处。“有了安置基地,这些曾失足的孩子就能找到工作,才能真正地重新开始。”

    在银发红烛爱心工作室,21名从事特殊教育的老教师依托区社会助残服务中心,每星期为智障和残疾未成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开设了“缤纷天地”才艺班,涉及国学、手工、绘画、唱歌、书法等门类。在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他们感受到自己“壮心不已”,他们的真心真情也获得了孩子家长的交口称赞。

    动人的故事说不完。在创新的舞台上,我市的“五老”骨干们一路护航,一路前行,用自己的人生余热,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四化型”发展模式 彰显创新的魅力

    刘永成

    这几年,在我市从事关心下一代事业同仁的话语体系里,我听到最热门的一个词汇是“创新”;而在各地关工委关爱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创新”已经展示了无穷的魅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组合联谊化、管理社团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专业化”是海曙区关工委的经验,目前已成为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模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曾四次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要求全国关工委系统学习推广。去年,宁波“四化型”发展模式在中国关工委召开的会议上作了两次介绍。在分享这一“宁波经验”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创新是“四化型”发展模式的活水源头。

    的确,“四化型”发展模式的核心是改革创新。这是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是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的创造性工作,是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创新性模式。它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工委要“坚持为青少年服务的正确方向,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非常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非常贴近人民大众的需要。因此,顾秀莲主任由衷地点赞:“这就是我要找的怎么改革、如何改革之路嘛!你们找到了新时期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条新路,为全国各级关工委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榜样。” 真是一语中的,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工作只有新起来,才能活起来;只有增强生命力,才能提高有效性。据了解,“四化型”发展模式的推行实施,目前已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成效,尤其是增强了“五老”骨干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亲和力,调动了“五老”骨干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精准度、可信度和满意度,增强了服务青少年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也充分证明,创新是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的共识。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基层是创新的沃壤,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改革创新谋发展,必须扎根深厚土壤,必须勇于探索实践。“四化型”发展模式,是在基层多年的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前几年,海曙区关工委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五老”骨干队伍结构上趋向高龄化、资源整合利用上存有单一化、工作手段上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化”的现象,等等。面对诸如此类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敏感地意识到关工委工作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点,提升亮点,激发强劲动力,注入发展活力。因此,他们抓住了“攻坚期”,涉足“深水区”,可谓是经历了“闯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的过程,逾越了一道又一道障碍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当然,“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四化型”发展模式得以推向前进,汇聚了各方的智慧与力量,特别是依靠广大“五老”人员的积极参与和“五老”精神的有力支撑。“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多年来,各级关工委正是通过建好建强“五老”骨干队伍,重视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在工作中,我深深地被广大“五老”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怀所感动。而受感动的不只是我,还有为改革创新提供有效保障和大力支持的各级党政领导。这才能使改革之蓝图化为现实,才能引领创新之航船破浪远行。 

    诚然,“四化型”发展模式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但我觉得,各地都在结合实际积极谋划改革,着力在推进落细落小落实上抓好创新,我市关心下一代事业一定会聚合正能量,再创新辉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