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1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山东门岛“二难先生”

①左为任筱孚,中间为任筱和。
②东门灯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由张心提供)

    张 心           

    我的两位外公,任筱和(1876年-1944年)、任筱孚(1879年-1953年)是亲兄弟,人们尊称他们是浙江宁波象山东门岛“二难先生”,祖籍为浙江宁海亭旁任家村。

    两位外公年幼失怙,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曾祖母的身上。为了生存,她背井离乡,一肩挑着行李、一肩挑着孩子,逃荒来到象山东门岛。因经济拮据,兄弟俩只念了两三年书,大外公开始从事捕鱼,小外公也就是我的亲外公,学习经商。曾祖母课子极严,要求两个儿子富不忘本。两外公事母至孝。

    两位外公先后在石浦、沈家门等地独资或合股经营开设宝泰行、大皆春国药号、新协元运输船等,他们一生做好事,先后与纪子庚先生一起建桥、筑路、造凉亭、修码头等,并建灯塔于东门岛、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第一座东门灯塔遭火焚毁后,两外公不惜毁家重建灯塔(1919年),他们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灯塔的建设上。灯塔为过往的商船指路引航,在漆黑的夜晚给渔民带来光明、带来生的希望。

    1927年,著名革命人士蔡元培、马叙伦遭到军阀孙传芳的通缉,几经辗转来到象山,最后在纪子庚先生的陪同下,来到东门岛上的灯塔避难。当时,身为灯塔主人的两位外公热情接待,对蔡元培和马叙伦先生细心照料与保护。两位外公还亲自驾驶绿眉毛三道帆船保驾护航。当时闽浙一带的海盗都知道任筱和、任筱孚兄弟俩是善人,他们不仅没有抢劫船只,反而加以保护。就这样,蔡元培和马叙伦先生平安到达福州。那年我的母亲任兰卿恰好17岁,她清晰地记得,“出其东门,介尔昭明”正是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岛上避难时所题的词。如今已成为东门人文胜景。

    1933年9月,著名电影《渔光曲》在象山东门岛开拍,一时轰动石浦和东门岛。两位外公素来就是豪爽侠义之士,当《渔光曲》编导蔡楚生率领摄制组30多人来到东门岛门头拍外景时,两位外公热情地招待剧组人员,给他们送饭送菜,乐此不疲。

    1949年5月,上海即将解放,上海海关巡轮艇被国民党军队追捕,欲将300名船员劫往台湾,大部分船员不愿去台湾,在象山东门岛登陆避难。我外公亲自接待他们,并设法筹集川资。新中国成立后,外公因年事已高,打算搬到上海我家居住。全体船员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感谢当年外公的恩德,派人、派专车迎接外公。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上,船员们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外公,并赠送“见义勇为”锦旗一面。

    两位外公算得上是富裕人家,经营着多家店铺和多艘商船,可他们平日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们住的是陈设简陋的老房子,睡的是板床,盖的是发硬的棉絮。大外公任筱和长期吃素,人到暮年还蓬头赤足在岛上种番薯糊口。大外公于1944年病故,乡里感其德,特在东门天妃宫前立像纪念。两位外婆一年到头也是忙着为修筑灯塔的木工、石匠、泥工烧饭。我外公对子女教育甚严,连买一根甘蔗的钱都舍不得。母亲每次都是忆着忆着,便泪如泉涌。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旦乡里有难,两位外公义不容辞,不吝资财,仅收殓无名浮尸、施舍棺材不下千余具。

    两位外公热心公益,兄爱弟敬,一辈子做好事,难能可贵。据《象山东门岛志略》记载:“‘二难先生’即任筱和、任筱孚兄弟,东门岛人,祖籍三门亭旁,数十年如一日,自奉俭朴,辛勤积蓄,悉付诸利人济世,兄弟同心同德,至老不休,诚为难乎其难,时人称‘二难’,即难兄难弟。”

    如今,百年的老灯塔重新被点亮,为过往船只指路引航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两位外公的乐善好义之风,与东门灯塔共不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