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湾新区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资料图) |
王 巍 周威锋 生命健康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医药器械、保健食品、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生命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梳理分析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态势的国内外探索实践,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我市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探索实践 1、融入信息技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美国:重视与人类生命健康相关的各种信息数据采集工作,推进精准医疗、肿瘤大数据、电子病历等并不完全是移动医疗范畴的医疗IT创新。 日本:医疗机构融合移动通讯技术,不但使患者在家即可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从业者的过度劳累,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减少医疗事故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中国:北京、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医疗机构融合移动通信技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但使患者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求医问药”,享受个性化服务,而且有利于对医疗机构实行有效监管。 2、实施集群发展,转换产业发展模式。 美国:旧金山、波士顿、洛杉机、纽约、圣地亚哥、费城、西雅图、罗利·达拉姆地区和华盛顿-巴尔的摩地区9个都市圈,集中了美国3/4以上的现代健康产业资源。 瑞典:形成三个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带,最大的一个位于斯德哥尔摩-乌普萨拉区域,集聚了全国58%的生命健康企业;第二个集聚带以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为中心,集中了全国19%的生命健康产业群;第三个集聚带分布在隆德-马尔默区域,拥有全国17%的生物技术公司。 日本:神户以核心设施的尖端医疗中心为首,启动建设神户临床研究信息中心、神户生物医疗创造中心、神户生物技术研究人才培训中心、神户大学企业扶植中心等主要基地,构建医疗产业都市。 中国:北京建设北医健康产业园,将形成集产品研发、中试孵化、生产制造等综合性园区。广州深度开发生物岛,力争打造千亿级生物与健康产业集群。合肥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力争成为一个为全国医药工业、商业提供物流中转基地的综合性产业园。苏州设立中国唯一以健康产业链整合概念为主题的国际化行业园区—环球国际健康产业园。 3、致力技术研发,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美国:将GDP的3%以上用于支持国内包括生命健康产业在内的研发创新活动,并对研发创新活动推行永久化税收减免政策,同时进一步提高能源部科学办公室、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等3家研发资助机构的预算水平。 英国:组建多个支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风险资金,并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减免20%的公司税,鼓励社会对包括生命健康在内的产业进行风险投资。 中国:香港成立亚太健康产业研究院(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技术转让和成果开发。广东成立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涵盖健康产业学术研究、技术成果孵化、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等全产业链。南京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亚邦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内设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中医养生科学研发中心、基因诊断技术研究与健康管理教育中心、高端保健产品研发中心等。 4、结合本地实际,凸显产业发展特色。 日本:全球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最快。养老服务业发达,主要包括房产、金融、家政服务、用品、器械用品、文化生活服务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等,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生活和文化需求。 韩国:将医疗保健产业视为后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增长动力,确立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七大医疗保健强国的目标,努力在2020年前使韩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医疗服务枢纽”。 丹麦:在位于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的斯科纳地区,充分发挥26所大学医院、12所大学和数目众多的医药企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含量较高的药产业。 中国:不少城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大力发展老年营养食品、老年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老年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养老服务业。 二、若干启示 1、主攻关键领域创新产品开发。紧紧抓住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主攻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中药及保健品三大领域,实现体外诊断、数字诊疗、生物制药、中药及保健品等重点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建成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工程,创新产品示范应用。 2、融合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建立大型云数据库,尽可能收集储存每个市民与生命健康有关的日常数据,通过云计算,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最大程度发挥时代新技术作用,使生命健康产品、服务和管理更加便捷、舒适、安全和科学。 3、建设生命健康小镇。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建设若干个生命健康小镇,支持小镇内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与小镇内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 4、集聚引进培育健康产业人才项目。建议成立宁波市屠呦呦中医药研究院,并以此为载体,引进中医药高级人才。鼓励大型跨国公司、知名科研机构在宁波设立生命健康产业研发机构,或积极引进国外生命健康产业的相关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宁波民营企业100强等通过国际合作、兼并、收购等形式,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等,集聚生命健康产业人才和项目。 5、实现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根据宁波实际,有选择地发展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业,特别是注重发展老年营养、老年保健、健康医疗器材、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咨询等,实现医疗健康体制由当前以"生病治病"为特征的传统医疗体系向以"健康防线前移"为特征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转型。 (作者单位: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