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尤其要抓好实践课堂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提高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必需,也是新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首先要讲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报刊、广播电视和通讯社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新闻舆论,本质上就是不同阶级和集团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武器和阵地。恩格斯说:“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新闻教育工作者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为党的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塑造坚定的理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教育工作的灵魂。高校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但思想较为单纯,由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中,网络普及化又让很多学生的生活空间倒置,对社会的了解多来自于虚拟世界;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西方价值观披上了“普世价值”“人权”等话语和行为包装,企图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通过影视、书籍、游戏等文化产业及一些高科技手段进行思想价值渗透,宣扬所谓“新闻自由”“媒体独立”等观念,影响新闻专业学生的认知倾向。因此,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应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既要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对社会现实问题有准确全面的认知,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纷杂的社会舆论热点中引导新闻专业学生形成明确的、正确的认知能力。 二、必须坚持深入生活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观点,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马克思主义认为,唯有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舆论的真实性才有根本保证。1942年,毛泽东曾为《解放日报》写下“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新闻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但也让假新闻有了更多滋生的温床。从新闻教育的源头来控制假新闻操作,就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党的方针政策与国计民生,并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念养成的重要途径。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逻辑,历史命运与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也是中国新闻学自身发展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我国跌宕起伏的发展史所决定的。因此新闻教育要溯源历史、阐释现实,着眼于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社会发展迫切需求以及政府重大活动,让青年学生在了解与对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实践课堂成为开展国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三、密切关注社会现实 新闻教学内容既需要有丰厚的理论内涵,又要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塑造学生信仰。社会转型和技术革命对新闻教学的冲击,让新闻教育界对传媒业界危机感同身受。新闻传播实践在变化,新闻教育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对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新的阐释。校地协同新闻实践的目的,就是为了走出大学新闻教育的“工具理性”误区。未来新闻人应具有胸怀天下的理性精神,代表社会的理性与良知, 但有些学生要么“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基本的进取心和观察力,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喜欢用有色眼光看中国发展成就,要么用后现代的一些所谓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模式来理解中国现实,在生活观念上表现为把挑剔当深度、把否定当成熟,喜欢用知识碎片和文化快餐解构理想和价值。 在新闻教育中,要通过实践养成的方式,将学生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为责任意识和公民人格。比如与市委宣传部共建“记录农村文明示范线”的项目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农村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文章;每一学期策划几个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收集素材、查阅资料,把获取事实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农村采访实践,让学生关注浙江改革开放的进程、地方政府落实国家政策的作为、创新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