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阅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写海上丝路的时代传奇

——评黄立轩报告文学《筑梦大海》

    李朝全           

    《筑梦大海》是黄立轩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我最早认识黄立轩是在鲁迅文学院,2014年鲁迅文学院举办了第一个专门的报告文学作家高级研讨班——第24期作家班,简称“鲁24”。鲁迅文学院每一届作家班都要为学员举办一两次作品研讨会,“鲁24”推选郑旺盛和黄立轩两位学员的作品召开研讨会。黄立轩的《远古的桨声》梳理了浙江沿海贯穿古今的渔俗文化发展脉络,是一部关于渔俗和渔民生活的整体报告,可以归入广义的报告文学范畴。那部作品写得很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对黄立轩的作品并不陌生,早在多年前就注意到他在《中国作家》纪实版上发表的《海岛女医生》《东海无人岛纪实》,他的写作能力是可以肯定和信任的。他近期完成的这部《筑梦大海》,入选2016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专家评委在众多的作品中优中选优,认为这部作品题材重大,立意高远,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精神和“中国梦”主旨,具有现实意义及长远价值,是一部顺势而为、应时而作的作品。

    《筑梦大海》写的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宁波舟山港无疑是海上丝路的一个桥头堡、关键点和出发点。这样的题材选择呼应了“一带一路”建设,自然是适时的、合时宜的。作者的站位高,切入角度恰当,他花了两年时间来写这本书,采访扎实,付出了很大精力。他的采访面相当宽泛、深入,既有对宁波舟山各个港区的采访,也有对各个岛屿的战略布局、发展情况的采访;既有对外出经商、在海外从事经营并购业务的浙商群体的采访,也有对交通部门各个层面的劳动者的采访。

    我认为,《筑梦大海》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抓住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作者不只描写当下宁波舟山港如火如荼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把港口放在中国海上丝路的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下去描述。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范蠡隐退之后从事海上舟楫贸易大获成功,到后来明朝郑和下西洋扬帆出海开展对外交往,一直到今天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四——这是宁波舟山港的辉煌成就,也是中国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者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接,相互呼应着书写,赋予了作品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厚重感。

    其次是抓住了海洋与陆地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格局中,宁波舟山港是一个枢纽,起着内联外引的重要作用。要把我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同时把海外的货物运到中国,宁波舟山港担负着国门、桥头堡的职责,也是我国经济的一个发动机。在海外贸易、海上运输这一块,交通人的作用功不可没。作者将海洋与陆地对接着来写,赋予了作品在地域辐射性上的纵深感和广泛性。

    其三是抓住了中国与境外的交汇点。作品所描述的,既有中国商人在外国——如到柬埔寨、德国、非洲一些国家经商创业的实绩,也写出了中国商人行遍天下,创造财富,为我国和海上丝路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江海相连、中外相连、利益相连、血脉相连的关系,实际上是沿着海上丝路这样一条无形的“路”和“线”,将世界各国凝结成一个利益攸关、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

    作者也写到了宁波舟山港在转口贸易、江海联运上的诸多创新之举,同时写到梅山保税区、大榭岛循环经济、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举世瞩目的成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深深的震撼。通过宁波舟山港这个小小窗口,看到我们国家的伟大梦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正在转变为现实。因此,总体上来说,《筑梦大海》写出了宁波速度、浙江速度,也写出了交通人精神、时代精神。

    与此同时,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也倾注了很大心血,尤其是对普通劳动者、平凡交通人的描写,如桥吊司机、一家三代“百年孤独”式的灯塔守望者,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