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阅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杂物堵住生活

    崔海波           

    《囤积是种病》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作者兰德·弗罗斯特和盖尔·斯泰吉蒂是美国的心理学教授,他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喜欢囤积物品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囤积症患者在收集物品时,只想着眼前的东西有多么好,而从不考虑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处。囤积杂物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堵住了他们的幸福。

    本书开篇介绍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兰利·科利尔和霍默·科利尔兄弟俩出身显赫家族,他们在一幢别墅里囤积了报纸、塑料瓶、石头等各种杂物170吨。最终,兰利被大捆报纸重重地压在下面窒息而死,双目失明的弟弟因没人送餐而饿死。兄弟俩死后,当地政府将房子里的杂物以拍卖的方式出售,拍得的总收入不到2000美元。由此,科利尔兄弟成了美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快收拾屋子,要不你就成了科利尔兄弟了。”

    除了科利尔兄弟,书中还详细记录了好几个囤积症患者的生活实况。如一个名叫艾琳的女子,在家里囤积了如山的杂物,她原本计划把这些物品赠送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以便物尽其用,但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物品越积越多,丈夫为此还与她离了婚;一个叫珍妮的女人,每当商场搞大甩卖,她就会疯狂地购买一批货物囤积在家里,信用卡刷爆后还背负几万美元的欠款。丈夫责怪她乱花钱,她离家出走,准备去散散心,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商店,忍不住又是一场狂购;伯纳黛特居住的房子有3层楼14间屋子,上上下下堆满了衣服、鞋子、塑料盒等五花八门的东西,一家人在小山一样的杂物缝隙里穿梭生存。此外,书中还提到有人每个月订100种杂志,只收藏不阅读。有人则在家里收养了200多只流浪猫……

    在囤积症患者眼里,坐在垃圾堆里就像坐拥万贯家财,那是一个他们自己营造出来的安逸世界,虽不为外人所接受,却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富足感。两位心理学教授经过大数据统计,发现囤积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在美国,这种病患达到总人口的2%-5%。

    我不知道我们国家患囤积症的人口比例是多少。前不久,本地报纸刊登一则消息,说是温州一名26岁的出纳,挪用公司200多万元公款,大部分用来购买口红,藏在家里的口红有1000来支,这应该也是比较典型的囤积症了。有一回,我跟一位从事社会工作的朋友聊天时,他说,几乎每个社区有这样的囤积者,有人不仅把杂物堆满自家房屋,还将楼道也占领了,邻居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有的因此连房子也卖不出去。社工们一个月上门去帮助清理一次,但治标不治本。

    前段时间,我还读过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博士罗宾·扎修的著作《你体内的囤积欲》。他说,人们总是很容易陷入囤积的陷阱:一边不理性地获取,一边又难以理性地舍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半年前,我的办公室从三楼调整到二楼,我先搬下来一台电脑顺带一只茶杯,也能对付日常工作。这说明原办公室里杂七杂八的东西是多余的,虽然后来陆陆续续又去搬来一些,但大多数被我扔掉了。

    《囤积是种病》一书还有个副标题:别让杂物堵住你的幸福。当一个人囤积物品的欲望变大的时候,属于他的世界就变小了。不囤积才能拥有整洁的空间、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人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