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投资旺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鲜肉与老戏骨

    杨新元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饰演出逃贪官“丁义珍”的演员许文广,近日痛批“小鲜肉不敬业、片酬飙高”的现象。他说:“你看任何电视剧他都是那张脸,一张面无表情的脸。而且一年还能接那么多戏,文学修养在哪儿?人物形象在哪儿?我们《人民的名义》有一个最好的数据说明,总投资1.2亿元,只有四千万元是演员的片酬,四千万元现在都不够一个小鲜肉。”

    今年以来,抨击“小鲜肉”的声音不绝于耳。毋庸置疑,现如今,“小鲜肉”已经占领了娱乐圈的半壁江山,据悉像马天宇、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等一批“小鲜肉”的片酬已过千万元。

    随着《人民的名义》热播,“全剧老戏骨片酬不如一个小鲜肉”的批判声此起彼伏。想想确实不太公平,一个农民工,拼死拼活、没日没夜干一年,只拿到一两万元;一个科学家、大学教授,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年薪也不过区区十几万元抑或几十万元。而一个20来岁、踏入娱乐圈不过几年的年轻人,凭什么拍一部电视剧就能拿到普通人干几十辈子也拿不到的钱呢?

    批评归批评,往深里一想,“小鲜肉”演技差,为什么还是有人用?“小鲜肉”片酬高,为什么还是有人请?“小鲜肉”不敬业,编剧导演制片方干嘛还要一个劲往自己的剧里塞?实际上问题不是完全出在“小鲜肉”身上,根子在整个市场环境对于“小鲜肉”的片面甚至是畸形的追捧。这种追捧,一方面是投资方快速兑现利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前部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影视剧的片面诉求。他们不讲究演员的演技、素养、敬业精神,也不管剧本的好与坏,而需要“小鲜肉”一张漂亮的脸蛋。为了那张漂亮的脸蛋,他们可以激动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叫一会儿跳。这就是所谓的演员市场号召力。

    “小鲜肉现象”,折射出当今影视观众的欣赏口味和欣赏水平出现了偏差。过去,我们过多强调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功能强调少了,娱乐功能却被无限放大。为此,在强调影视行业娱乐功能的同时,兼顾作品的教育功能,是解决“小鲜肉现象”的必要手段之一。市场化运作,并不是一切放任自流。

    当然,谁都有年轻的时候。老戏骨与“小鲜肉”,也不是对立的两个阵营。一些老艺术家如今成为老戏骨,其实也是从“小鲜肉”一步步走来的。著名演员唐国强,年轻时被人称为“奶油小生”,同样被讽刺名气大却演技差,认为他是靠脸在《小花》这样的电影中当男主角的。直到演了《三国演义》诸葛亮一角,才一炮打响,被称为“演技派”“实力派”。

    宋朝学者邵雍说:“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昔日的“小鲜肉”,如今成了老戏骨;今天的“小鲜肉”,或许就是将来的“老戏骨”“演技派”。若干年后,跳出来批评“00后”或者更小的“小鲜肉”时,保不准就是今天的“小鲜肉”。

    所以,对于一些对自己演技有要求并且不断努力的“小鲜肉”,老一辈不妨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同时,对影视圈的运营机制多想想办法,或许,未来可以让“小鲜肉过火”的情况真正回归理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