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海峡两岸纪念潘天寿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之际

诗画传两岸 气韵润中华

潘天寿画作
潘天寿
潘天寿广场(山水尤 摄)
潘天寿故居
潘天寿纪念活动

    本报记者 孙吉晶 宁海记者站 袁信禄 陈云松 蒋 攀    

    宁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缅怀大师风采 纪念活动精彩纷呈

    上月13日,由宁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宁波大学主办的“归去来兮”徐仲偶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首个展览。徐仲偶表示,希望能以此次精心准备的艺术展览向大师致敬。

    相隔不到1个月,同样是在宁波美术馆,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又一作品展精彩亮相。由浙江省美协、宁波市文联、宁海县委宣传部、宁海县文联主办的“梦笔生花——吴昌卿画展”“髟墙无语——朱开益画展”同时开展。吴昌卿、朱开益两位老先生的绘画作品,既得益于吸收了潘天寿的绘画技法,又完全拥有各自的绘画风格,在相同与不同之间,用中国笔墨表达各自的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宁海县书画家雪野、陈龙书法美术作品展和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优秀作品展在潘天寿先生曾经工作过的重庆市璧山区正则中学举行。两地书画家以艺术交流的形式,共同追忆大师风采,缅怀大师的重庆岁月。

    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在理论和教育方面卓有建树,堪称大师中的大师。今年恰逢先生诞辰120周年。为纪念潘天寿先生为中国教育和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传承大师遗风,除了各地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外,近期,“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还将陆续在北京、杭州和宁海等地展开,活动将通过纪念座谈会、大型学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梳理先生的艺术贡献、文化贡献、教育贡献,突显其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宁海是潘天寿先生的出生地,早在两年前,宁海县委、县政府提前精心谋划,全力以赴启动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缑城大地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宾客的到来。

    4月25日,作为国台办2017年海峡两岸重点交流项目,也作为全国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曲,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主办,中共宁海县委、宁海县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宁波大学、潘天寿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诗画传两岸、气韵润中华”海峡两岸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师故里系列活动开幕式将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文化、教育界学者和潘天寿弟子齐聚宁海,追随大师足迹。

    之后,“尺幅千里,两岸一家”——共话传承书画雅集、新潘天寿艺术中心奠基仪式、海峡两岸潘天寿弟子文化交流活动、炎黄一族书画同源追随大师足迹等活动将陆续举行。尤其是潘天寿宁海珍藏作品展将展出潘天寿指墨画代表作《耕罢图》等32幅真迹作品,是书画爱好者学习和感受大师书画魅力的难得机会。

    从4月25日到5月10日,宁海县文联还推出了3个系列展览,其中设在潘天寿艺术中心A厅的潘天寿美术教育文献展,聚焦潘天寿美术教育方面的文献,包括各种历史档案、手稿、信件、老照片、作品等材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合理编排,视觉化地呈现潘天寿美术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核心思想,让观众在具有历史感的文字和图像中,深刻地理解潘天寿对中国美术教育所做出的独特贡献;设在潘天寿艺术中心B厅的潘天寿书画作品赏析展,展出潘天寿高仿作品,分笔墨、构图和境界三个方面,以潘先生历年代表作为例,来解读和赏析其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在潘天寿艺术中心C厅,以“春暖花舒”命名的宁海优秀书画作品展则展出宁海本土书画家秉承先生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潜心专研创作的优秀作品。

    4月底到5月初,潘天寿艺术与两岸美术教育研讨会、潘天寿书画大展、纪念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将分别在宁波大学、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笔者从宁海县相关部门获悉,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四五月份掀起高潮,并将贯穿全年。

    传承大师精神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宁海人以潘天寿为傲。这些年,他们也以实际行动纪念这位先贤。

    潘天寿广场、潘天寿艺术幼儿园、小学、中学、天寿路……穿行在缑城的大街小巷,大师的“印迹”不时可见。

    始建于1997年的潘天寿广场,是为纪念潘天寿先生100周年诞辰而建造的,是集娱乐、休闲的多功能场所。广场由中国美术学院风景设计研究院总体设计而成,一经落成,便成为宁海当地民众文化与娱乐的中心。2010年广场又经改建,建筑面积延伸至9503平方米,总绿化面积达11339平方米,水域面积731平方米。改建后的广场在经典景致中,融入了潘天寿的书法、书画作品,为公园增添了文化内涵。

    如今,环潘天寿广场,形成了一个文化圈,西北方向坐落着潘天寿艺术中心,陈列的本地艺术家的翰墨丹青吸引着游客的眼球,作品记录着宁海和谐文化生活的若干镜头,也彰显着对国画大师风骨的传承。广场北面便是青少年活动中心,莘莘学子尽情徜徉在艺术的殿堂中。

    1997年3月,在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宁海县政府拨专款加上潘先生亲属的捐款,将潘天寿故居修缮如初,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方便人们瞻仰,还专门修筑了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命名为天寿路,直通冠庄。潘天寿故居已成为人们景仰大师人品、画品的圣地,同时也将成为宁海的一大景观。

    为继承和发扬潘天寿的艺术精神,2006年,宁海县还决定在潘天寿小学、潘天寿中学、宁海知恩中学招收美术特色班级。2007年又挂名潘天寿艺术幼儿园,打造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美术特色教育体系。历年来,美术教育成就显著,知恩中学艺术特长班每年有20位左右的学生通过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的专业考试。

    在宁海,还有不少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奖项。如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的潘天寿设计艺术奖,成为全国文具设计大赛的“新星”;两年评选一次的潘天寿艺术奖,重在发现书画、音乐、曲艺等方面的人才。

    前年,政府和民间人士合力将潘天寿先生的重要画论——《听天阁画谈随笔》出版之手迹原稿重金拍回故乡,成为宁海的美谈;这次,投3.9亿元巨资即将打造潘天寿艺术中心、潘天寿美术馆……越来越多的潘天寿元素在缑城大地出现,给宁海这个城市注入灵性,增添文化内涵。而宁海也借助名人资源优势,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提高宁海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潘天寿其人其事

    潘天寿先生于1897年3月14日出生在浙江宁海冠庄,著名教育家、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原国立艺术院)教授。1923年,先生赴上海任教,吴昌硕曾赠联赠诗,曰:“天惊地怪见落笔”“年才弱冠才斗量”。1928年,他被聘为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中国画主任教授,自此一生都未曾离开这所学院。他人生中的半个世纪都奉献给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约20世纪50年代末,其书画创作进入高峰期。

    作为艺术家,潘天寿先生直面现代之挑战,接续优秀传统之正脉,倡导“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力创沉雄奇崛、浩大刚正的画风;以其风骨遒劲、清朗明豁的宏章巨构,在千年中国画史中独树一帜。

    作为画学家,潘天寿先生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以国族之画传承光大民族心志,坚守中国文化本位与民族特色,力倡中西艺术“拉开距离”“两峰挺立”,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并在现代语境中完成中国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奠定了现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意识基础。

    作为20世纪中国画的教育大师,潘天寿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画独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他提出中国画分科教学、首创书法篆刻专业、设置传统诗词等课程,他的教学思想和主张,深刻影响到中国画现代教育的发展进程。

    潘天寿举其一生都在努力构建独立和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一方面,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是没有的,必须有人进行理性的构建;另一方面,从近代以来,中国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近现代以来整个中西文化冲撞、政治环境偏激的情况下,他对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念、清醒的认知。可以说,潘天寿作为较早参与传统书画教育模式转型的教育家,为独立和完整的现代中国书画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实践。

    潘天寿大师还在两岸美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认同,滋养与丰富了一代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新生力量。据介绍,60年前,潘天寿的70多位弟子赴台,在两岸隔绝的状态下延续中国画的教育传统,使水墨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