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玉紫枫 通讯员 张阳松 姚 珏 “这两天,我们就会派出一些业务经理往约旦、阿联酋、沙特等市场跑一跑。”昨天下午,宁波韩电电器有限公司海外部总监王建明刚开完市场分析会,就马不停蹄地部署“抢订单”的人马。“今年一季度,公司出口额增长了15.6%,其中‘一带一路’市场贡献率很高,现在冰箱销售旺季马上要来了,我们要及时掌握市场一线动向。” 来自市商务委的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额为281.7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全市出口额的26.4%,我市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同比增长67.2%。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里无疑已成为甬企拓展市场的“新风口”。 近年来,我市主动对接国家倡议,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加快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建设。如今,一大批相关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国航海日”论坛长期落户宁波,海天、中策动力、申洲织造等企业境外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宁波制造、宁波建造、宁波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欢迎,沿线国家的产品、技术、资本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宁波。去年,我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设境外企业和机构38家,中方投资额7.5亿美元。 “公司现在是‘两条腿’走路,不但主打产品在中东销量第一,还抓住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商机加快工程承揽进度。”浙江天时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国明告诉记者,最近公司在印度承揽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工程。“以工程承包为先导,带动装备产品、技术、服务联合走出去,自我壮大,填补市场空白。”截至去年底,宁波企业已在亚洲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7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现在,狮丹努已在柬埔寨、缅甸各开设两家成衣厂,总用工规模4000人。下一步,公司将在越南投资1亿美元,设立面料基地,一期项目今年六七月份即可投产。”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昌告诉记者。 雅戈尔、百隆东方、斯蒂科……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生产基地的一长串甬企名单中,部分龙头企业积极抱团,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链对接和分工合作,从而实现了产业的优化升级。据市商务委最新统计数据,甬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27.2亿美元。 诚然,“一带一路”作为经济新引擎,给甬企带来了新机遇,但项目点多面广,“走出去”企业常面临“单打独斗”境地,在各方关系的协调处理上力不从心。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印度、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拓展力度,重点打造中东欧合作平台,争取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综合试验区试点,同时推动东南亚、中东欧等境外合作园建设,积极培育我市本土型跨国公司,龙头带动,抱团“走出去”,提高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