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规模社交活动让私人影院更具生命力。 (徐展新 白永辉 摄) |
录像厅曾经风靡一时,却因管理混乱而遭到唾弃;多年以后,功能相似的“私人影院”迎来爆发期,同样面临着庞大市场的诱惑和影片来源不正当、影院身份不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年轻创业者前赴后继投身其中,不断打磨、塑造这一全新的观影模式—— 本报记者 徐展新 实习生 孙佳丽 观影新模式悄然兴起 2016年,全球各大影院播放电影近400部,总票房达457.12亿元。庞大的市场消费使得电影产业一步步走向辉煌,“看电影”已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的重要消费方式。与此同时,电影产业内部也逐渐分化,具备私密性、个性化特征的“私人影院”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全新的观影模式已悄然兴起。 “两年前,市中心出现了数家‘私人影院’。大部分创业者是大学毕业生,虽然缺乏经验,却为产业的落地生根奠定了基础。”余俊超说。他是一家“私人影院”的创办者,在尝试“商品零售+观影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年轻消费者对私密性观影、个性化观影的迫切需求,于是“小满私人影咖”应运而生。如今,“小满私人影咖”已拥有3个直营店和10个加盟店,其中规模最大的四明分店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每天放映电影16场,两年间积累了1000多名会员,逐渐成为周边区域18周岁至35周岁消费人群的休闲娱乐聚集地。余俊超告诉笔者,目前宁波已有20多家“私人影院”。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一蓝海市场,挖掘年轻人的消费潜力。 面对数量众多、体量庞大的传统影院,“私人影院”如何赢得观众的“芳心”?在余俊超看来,“私人影院”具备私密的环境,既没有来回穿梭、阻挡视线的人流,也没有哭喊吵闹的孩子,可以为情侣约会、小规模家庭聚会提供场所。其次,“私人影院”规模偏小,意味着服务更加精准,有助于提升客户的观影体验。此外,“私人影院”可以打破时间上的障碍,提供已经下映的优质电影,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和年轻白领,他们更重视影片的质量和观影的环境,而不是影片的上映时间。”余俊超满怀期待地告诉笔者,“随着这一人群的规模不断扩大,‘私人影院’的前景也愈加美好。” 朝阳产业游走于“灰色地带” “私人影院”的前身是曾经风靡一时却惨遭唾弃的MTV录像厅。在录像厅的辉煌时期,全国已登记和未登记的录像厅总量超过100万家。如今,具备相似属性的“私人影院”产业如朝阳般冉冉升起,其负面影响再度成为消费者以及业内人士议论的焦点。 早在2014年读大三时,白永辉就萌生了创办“私人影院”的想法。经过3年的积累和尝试,白永辉和他的“良映私人影咖”愈加成熟。在白永辉看来,“私人影院”的核心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人们眼中的“朝阳产业”依旧存在“灰色地带”。 据统计,2016年全球生产了近1000部电影,其中超过60%的电影未上映,还有更多优秀外语电影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国内院线。这些电影为“私人影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让部分经营者不惜通过侵犯知识产权的方式追逐利益。“为了满足观影需求,‘私人影院’通常会引进大量国内未上映影片或上映影片的未删减版,部分经营者甚至通过特殊渠道高价购买影院加密文件。”白永辉说,“除商家的不正当竞争之外,侵权行为的滋生还和中国的观影文化密切相关。如今,国内的电影观众依旧停留在追求时效、追求刺激和寻找认同感的层次,并非真正热爱电影本身。因此,当面对‘严格保护版权’或‘通过不正当手段迎合消费者’的选择时,大部分经营者倾向于后者。” 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私人影院”,是否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尊严?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表示,部分“私人影院”以营利为目的,未获得相关著作权人许可擅自放映其作品,已经违反了《电影管理条例》和《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或由相关部门予以取缔。若“私人影院”通过不正当渠道播放境外电影,还可能因违反进口电影相关规定遭到行政处罚。“从法律层面看,这类‘私人影院’的侵权行为非常明显。”张晓表示,“暂时逃过处罚,并不意味着长久的安全。” 与此同时,部分“私人影院”的经营方式略显粗糙,也为版权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据了解,宁波中高端“私人影院”大多依附于大型商业广场或购物中心,譬如地处利时奥特莱斯广场的“小喵私人影院”、地处和义大道的“艾米1895电影街”;低端“私人影院”则藏匿于小型写字楼内,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在低成本运营的状态下,廉价的盗版电影成了经营者的首选。此外,大量“私人影院”挂着“影院”的招牌,却以餐厅、咖啡厅和桌游吧的名义注册登记,并未得到官方认可。 “如果长期靠着‘打擦边球’谋生,‘私人影院’迟早会走向消亡。”白永辉认为,国内电影市场尚未设立分级制度,是影响影片来源的重要因素;民众观影素质偏低,则为非法“私人影院”的扩张创造了条件。只有政府部门和经营者携手共进,才能避免潜力满满的朝阳产业误入歧途。 品牌化经营寻找出路 与常规影院相比,“私人影院”具备更强的社交性,有更多的盈利点可以挖掘。与形态各异的休闲娱乐综合体相比,“私人影院”又有着局限性,一旦跳出“看电影”的范畴,就会破坏观影氛围,损害这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版权问题”高悬于每位经营者的头顶,时刻威胁着“私人影院”产业的生存。如何做好经营管理工作,破解影院的“私人化”难题?多名创业者给出的答案是:避开版权纠纷,积极探索品牌化经营之路,将“私人影院”与传统影院分割开来,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休闲娱乐业态。 体量较小的“小满私人影咖”选择了“星火燎原”的道路。近期,“小满私人影咖”已从宁波拓展至杭州,门店数量持续增加。此外,“小满私人影咖”通过积攒会员数量扩大影响力,通过组建微信群、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树立良好口碑。“人际关系是维系我们品牌的关键。消费者享受的不仅是电影本身,还有陪伴朋友消磨时光的过程。”余俊超说,“小规模、有节制的社交活动让‘私人影院’更具生命力。” 走“文艺青年”路线的“良映影咖”,则着力塑造观影文化。据了解,“良映影咖”每个服务人员都要经历40天的系统培训,拥有一定的影片推荐能力和影评能力。此外,“良映影咖”计划制作“电影胸针”,通过电影周边产品为观众带来归属感。“电影的本质是文化产业,需要集聚一批有素养的电影爱好者。”白永辉说,“我希望未来的‘私人影院’能成为这类观影人群的交流场所。当观众致电询问是否有新片可以看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是‘私人影院’,但不会盲目地为私人的需求服务。想看未下映的新片?请移步常规电影院。” “私人影院”的经营者在不断尝试转型,外部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悄然变化。今年3月1日,我国影视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强调“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并明确提到“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发电影形象产品等衍生产品”,为电影版权的维护、电影周边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电影文化的培育创造有利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该法规的实施将有效推动“私人影院”走向规范化,从处境尴尬的“黑户”变成合法的“点播影院”。未来,“私人影院”将作为整个电影产业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延长国内电影的盈利周期。此外,越来越多的在线视频播放平台已经关注这一朝阳产业。它们拥有大量通过正规渠道引进的优质片源,有望从根本上破解“私人影院”的电影版权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