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茶座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
乔晓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本书秉承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揭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现象的原因,警示了这种状况延续下去的严重后果,指出了走向“科学”的方法和路径。
《发展与就业:当代中国就业问题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1
吴鹏森 等著
本书就我国就业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劳工问题与就业的关系展开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做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李开复 王咏刚 著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7.5
《人工智能》
当人工智能时代成为必然,本书告诉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被AI(人工智能)取代?企业应该如何升级,才能在新的商业变局到来前抓住先机?

    朱晨凯           

    本书作者乔晓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博士后,现任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共十章,分别从中国社会科学“怪象”、“科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太多“自说自话”。作者指出,从本质上讲,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但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存在大量不科学的地方。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科学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更难研究。当社会学者不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能力时,他们更容易将其作简单处理或是凭空感觉出来。科学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法为手段,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而不是研究者自己说话。研究者只是事实的收集、整理、组织、分析者,不应该是事实的承载者,他本身的经历和感受不能作为一般事实。我国的研究人员容易混淆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和客体,习惯以自己为例,拿自己替代客体想问题,这是不具备科学性的。

    第二个问题是缺乏“证明工具”。作者在书中举例,“以前到美国的时候都说美国人厉害,我就不服他,我有中国功夫,等到你跟人家打架的时候发现人家背着武器来的,你没法跟人家打,你打不是找死吗?所以我们是用中国功夫,人家是用现代武器。”作者表示,要注意武器就是方法工具,我们能够绘出蓝图,但常常做不出我们画出的东西,中国学者描述能力很强,讲得一套一套的,但是证明不出来,我们没有工具。工具就是方法,我建一栋楼的话,不仅可以画出图纸,还可以造出这栋楼来。

    第三问题是欠缺“科学思维”。书中就中国社会科学在教育与研究方面与美国的情况进行对比,指出中国大学生在数学、逻辑推理等自然科学上相对西方学生而言更占优势,但大学阶段的培养却偏向哲学,真正属于方法的课却很少。相反,美国的大学及研究生课程里绝大多数都属于研究方法类课程,而理论课并不是很多。中国学生在中小学打下的非常坚实的数学基础,因为中国大学的社会科学专业课不开或很少开设方法课程,导致如此好的数学基础往往无用武之地,巨大的潜能没有被释放出来,毕业之际收获甚少。而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却成了美国社会科学各专业名列前茅的学生。不会方法,没有科学的思路和思维,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只好拍脑袋说话,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及社会科学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作者的结论是“我们还在路上。”作者特别强调,这里指的不是个别情况,个别情况有的学者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这里讲的是整体,因此,当下亟需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书中指出,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应在教育上入手。整体环境的改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更需要提早解决,需要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系统性推动。年轻人的成长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关键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为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如果高等教育不能利用好这个条件、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不能把好学生培养成高水平的人才,意味着我们没有把好的材料加工成好的产品。教育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推动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为此应该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和专家组,进行统一指导;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培训、推广和普及,特别是师资培训;制定推广和普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五年规划,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尽快得到普及。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