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7年05月05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姚柿林:古村新曲显活力

    本报记者  何峰 黄程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四月的岚山百花烂漫,连绵起伏的茶园苍翠无边,通往余姚柿林村的景观路上春意盎然。村口“陪古村慢慢变老,让老乡快快致富”的标语格外醒目,老柿树下,几位外国游客和中国朋友在午后的阳光里品尝着农家美食,谈兴正酣。

    柿林是个明星村。淳朴的民风、古朴的建筑、秋天挂满枝头的吊红,让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声名远播,是一个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的热门景点。

    古村不老,一条条巷弄伸向村庄的角角落落,一路展新颜。 “3年时间里,累计投入1700万元对村子进行改造提升,按照精品村标准,扩建了公园,翻修了水渠暗沟,统一搭建了空调室外机架子,将不协调的水泥墙面刷白,梳理了空中蜘蛛网一样的电线。这一番‘梳妆打扮’后,柿林有古村之实也有新村之形。”村党支部书记沈炳荣说,在村口修建了三层楼的停车场,农用车、卡车和轿车分层停放,解决了以往车辆乱停放的问题。

    古村不老,各种业态的集聚,让她越发“年轻而时尚”。柿林以吊红和丹山赤水景区出名,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近几年民宿的崛起给古村带来更高的知名度。木屋别墅、青年旅社、客栈隐匿在角角落落,咖啡吧、茶吧、酒吧散落在村庄,游客可在这里享受美好的夜晚。去年柿子节期间的民谣音乐会人气爆棚,柿林村再次成为“网红”。

    走在去丹山赤水景区的路上,沈炳荣开启一个院落的门扉,映入眼帘的景象别有洞天:房子建在山崖之上,面前就是空旷的山谷,一抬头便是八百里四明的巍峨山峰,站在这里,心胸也不由得开阔起来。据老柿林山居的管家“菜小肥”介绍,这幢房子以前是废弃的民居,“老柿林山居”将它打造成四明山区域首屈一指的高端民宿。虽然价格不菲,但2015年开业后经常一房难求。村民不但每年能拿到房子的租金,15年后还能接管这家民宿。

    “越是高档的农家乐和民宿,生意越好。”沈炳荣说,朴实的村民虽然不太懂“消费升级”这样时髦的用语,但他们在经营中已感受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几年,村里3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想方设法进行了升级。笔者在“松月居”看到,这家用老房子改建而成的民宿装修风格简洁明快,摆设软装颇有小资情调,客厅里还安装了壁炉。“外面古色古香,屋内的装修和日常保洁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开业以来生意一直不错。”民宿主人说。在柿林,一间间老屋重现生机,一个个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沉睡资产被唤醒。

    古村不老,随着民宿的集聚和丹山赤水景区大穿越等项目的建成,在乡村旅游热潮中活力尽显。这些年,不但游客数量不断增长,游客的消费金额也“一路长阳”,去年柿林村人均收入达2.5万元。

    “今年开始,柿林将迎来历史上大发展的阶段。”沈炳荣介绍,村里和国内民宿大鳄“大乐之野”合营的项目已快结顶,该精品民宿有24个房间,有望在今年开业。此外,拥有130个床位的谷舍民宿也在规划之中。“这些项目的建成,柿林村将成为民宿‘高地’,村集体经济也将得到进一步壮大。”

    编后

    今年年初,本报联合市委农办,在“深化走转改”专栏里推出“特色精品村里看变化”系列报道。此文是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记者以去年被评为省首批特色精品村的31个村为走访点,走村入户,看村庄喜人变化,与村民、村干部聊未来发展,深入挖掘发生在广大农村的喜人变化,总结这些“明星村”的经验,剖析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助推我市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