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 同一素材,两种表达,一鱼两吃,会如何?读赵淑萍的散文集《坐看云起》,读到《日湖荷情》一文,我立刻想到她的小小说《荷花背后的人》。就以此作为进入此书的切入口。 2016年浙江小小说年度述评中,我如是评点:《荷花背后的人》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一位网络时代的隐身老人,他本人始终不出场,他的“日湖荷情通报”以帖子的形式频频出现在网站上。赵淑萍表达的方式颇妙,老人从不现身,却通过荷花,处处可感老人的存在。老人拍的荷花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荷花融合了两代人的关系。两代人因关注荷花的生长转入对生命的关怀,引向诗的意象。荷花象征着一种人生的境界。老人上传荷花图,是将美奉献给网友。“我”关注网上贴出的荷花,其实是关心隐身老人的生命。那个爱荷的老人是“我”朋友的父亲,父亲意外去世后,女儿仍按父亲生前的意愿上传荷花图。生命就此延续和传递,整篇小说充盈着一种生命意识和悲悯情怀。 散文《日湖荷情》则扣住“情”展开,其中,有古今诗人咏荷的佳句,有爱荷的轶事,并以更多的笔墨洇染开去。其中也有和朋友聊天,了解其父经常拍荷花,但是,文章在生活的真实中停止。而在小说里,作者却越过了生活的真实的边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赵淑萍的散文时常埋有小说的种子,而她的小说往往有散文的笔法。 每一部书有一个主角,每一部书有一把解读的钥匙。《坐看云起》共87篇,分为五辑,编排颇费心思,我认为,书的核心在第三辑——“乡关回望”。童年的那条小河是承上启下的主角,前后几辑可以视为一条河的上溯和延续。作者由这条河展开记忆的“碎片”,随后,表现小河两岸的人与物:一条小路的轮回,一串佛珠的余温,一棵古树的花香,一座山的回音,一条“人鱼”的夜游,一个初秋的果园......小河串起了童年的物事。回忆如掸尘,显现的物事,包括小村庄、小人物、小水塘、小石桥,那样清新、明亮,有着诗意的质地。亦如乡野摇曳的小花,带着水、阳光和泥土的气息。 在《棉花记忆》里,作者写道,秋收后的田野,已寂静,可秋阳温和,“有一个棉荚咧嘴笑了。笑是会传染的。噼噼啪啪,一个接一个棉荚笑开了”,而且小河边的野花在风中“招呼”着不起眼的狗尾巴草。作者写植物,以一颗不泯的童心开场,然后带出这一方的风俗人情,将弹花匠“花为媒”的乡村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小河像一个召唤者,所有记忆中的人与物再次集结,小河已非纯粹地理意义上的小河。赵淑萍就是这样凭记忆重返童年的“现场”。 再由故乡的小河,进入历史的长河吧。在“描真会意”这一辑中,赵淑萍书写历史长河中的人物,才子、隐士、史学家、红粉佳人……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照,如一间屋子四壁的镜子,照出的是作者本人的情怀。尤其写那些才情、性情非同一般的女子,如蔡文姬、薛涛、李季兰、上官婉儿、花蕊夫人、李清照等,结合她们的身世来谈论诗词,更以诗词来剖析她们的情感经历和性情。这组才女系列,让我想起赵淑萍写过的古代才女系列小小说,要是对比阅读,又可发现同一素材、两种表达的奥妙。 童年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源头,也是人生的起点。人生如同一条河,回溯,从哪里流过来,展望,又向哪里流去。书名为《坐看云起》,带着些禅意,传达出作者的心境。确实,焦虑、浮躁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文字。 赵淑萍写了不同年代、不同时间的人和物的失去,并用散文的方式追寻,从而重建了一条诗意的文学小河。河水在流淌,生活在进行,时代在变化,“坐看云起”,希望赵淑萍继续保持这“行”和“看”的姿态,从而写出更美更深沉的作品。
|